—
B2B营销没有新故事,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业务中,做法却完全不一样。
来源 / 数字营销实战 (ID:D-Marketing)
作者 / 赵岩 Digital Marketing
之前讲的都是通用型B2B数字营销方法论,从Inbound到ABM,再到营销协同体系的构建,也会讲到很多细节的部分,比如官网如何搭建,SEM如何优化等,最近来到杭州、上海地区,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赵老师,我们是制造业很小众的一个领域,这些方法论适用嘛?”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因为ToB太大了,所有对企业的服务都是ToB,比如你做一个企业用的软件是ToB,你做一台机器卖给企业也是ToB,甚至你开一个餐厅,只给企业提供午餐服务,这也是ToB业务,营销方法论是不是通用的呢?我的答案是,底层逻辑是一致的,但是需要进行微调和倾向性选择,不要盲目的套用。回顾一下我讲的营销方法论,ToB生意的底层是线索的生命周期管理,获取更多线索,转出更多需求,这是营销获客追求的目标,在此之上有获取线索的手段,比如广告投放、展会以及活动、内容营销,这些都是获取线索和孵化线索的手段,如果把这些形态之上再冠以一个流派,你还会接触到Inbound和ABM的差异。如果你是一家ToB软件企业,你的覆盖面通常会很大,比如你做财务管理软件,但凡是稍有规模的ToB公司都需要财务,也就需要有财务软件来支撑,再比如你做的是人力资源软件,同理,可能超过200人就需要一个软件来管理公司了。在你的目标客户群里很庞大的时候,你需要把三叉戟获客的模式放大,广告投放就会有很好的效果,SEO和网站也有用武之地,你也可以参加行业的峰会。这感觉就像是,你此时是一个打鱼的渔夫,风浪越大鱼越贵,但是如果你什么鱼都要,不挑的情况下,你可以去深海用渔网,广撒网之下收获肯定不会差。如果你是一家很垂直的工业ToB企业,你的潜在客户群体很小众,你会发现他们对常规的营销做法不感冒,再或者说,你的KP都不接触互联网,这怎么办?我一个朋友的公司,他们是做胶水生意的,他们把自己的胶水卖给工厂,潜在客户很少会通过广告的通用词找到他们,什么是通用词?就是比如胶水哪家好这样的词,因为潜在客户的决策层不会相信互联网上的广告的,也许是被伤害过,或者是观念还没调整过来,其实可以理解,毕竟一个生意动辄几十万,怎么会在搜索引擎上找合作伙伴呢?你会发现此时广告投放对于这家生产胶水的公司做法就发生了改变,他需要投放的是品牌词,而不一定是通用词,品牌词的效果是,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让潜在客户听过我们,然后产生好奇,当他去官网搜索我们品牌名的时候能看到我们,这时候你发现广告投放是一种其他动作产生的品牌效应回收的策略。还有一个故事,我之前接触过一家公司,他们是做数据安全相关的,他们有一年增长很好,分析了一下订单来源,发现很多单子都是组织指派给他们的,就是组织要求一些重要的机构必须要过等级保护,过等级保护就需要一些公司给予数据安全的检测、保护、认证,那么具备资格的公司不多,就那么几家,组织会随机指派,你去什么什么公司,付费检测,通过了就合格。所以这家数据公司根本用不到任何的营销方法论,他们要做的是什么?有可能是自己的硬实力,或者某些关系,总之,这里面很微妙,没办法讲太多。还有一个例子,之前服务过一个客户,他们做金融科技领域,给银行提供软件,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五大行以及各个城市的城商行,他们直接跟市场部讲,不需要市场部获取线索,就算是获取了线索也是情报价值,因为所有的银行他们都已经联系过了,有对方的联系方式,而且关系还不错,他们的决胜点在于能不能拿下订单,而不是能不能攻坚认识对方,此时你会发现基本上围绕获取线索展开的营销方法论都差了点意思,而品牌力量,在这样的业务形态里占据了绝对领导地位。这三种都是ToB业务,但是他们的营销打法会是完全不同的路线,B2B营销没有新故事,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业务中,做法却完全不一样,同样的土豆作为食材,你可以做成酸辣土豆丝,也可以做成土豆泥,但是它还是土豆。当你的潜在客户很小众的时候,如果你盲目的用那三叉戟,也许效果并不一定会好,但是不代表三叉戟是错的,只是你的用法需要调整,你要去调研你的客户会关注哪些线上线下的场域,比如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行业微信群,有自己的行业KOL,他们可能不会去上百度搜索而是会去某垂直的商会获取信息,并不是传统的数字营销的方式失效了,而是你的潜在客户不去触碰你设置好的营销点位,也并不是你做的不够好,而是都没有给你机会让别人知道你的好。我有个客户,做美容解决方案的,一开始的时候他希望我帮助他们做好线上营销,帮助他们优化广告、做好官网,布局内容营销体系,但是经过我给它们全局分析后发现,他们的潜在客户比较少的会通过线上广告来成为线索,整个市场的获客力量仅占20%,经过几个客户的采访后发现,他们有自己的圈子,经常聚会,还有自己的群。于是营销策略发生了改变,我让活动BD团队重点攻破这个组织,成为这个组织背后的服务力量,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营,这个组织里几百家客户都知道了这家美容解决方案公司,也签了几十单,市场带来的增长翻了一倍不止,有时候你会发现不是你的力量不够,而是没用在地方,对于工业领域或者是其他的小众领域的营销,三叉戟的价值会有微调,抓到耗子的猫才是好猫。你做工业领域的营销,潜在客户也许很多,但是它给我们塑造的感觉是很精准的,或者说你知道你的客户在哪,比如之前卖胶水的那家,如果他只卖给车企,那么中国制造车的企业其实是有名单的,定点营销就好了,或者说定点配合销售即可。如果你是做国际市场这没问题,因为名单合法化,如果你做国内市场,你可能要考虑一下迂回办法,比如找到名单后的定投。沿着ABM的思路,还能做很多事情,比如通过协会,让他们帮我们找到目标客户,去做定向邀约来参加活动,或者去跟潜在客户定会出现的媒体、社群、KOL合作,这样是ABM思路的延展,也是解决国内ABM数据问题的好思路。这点在软件公司比较少见,因为软件公司本身就没有物料传递信息的基因,工业制造业早期传递价值都是依赖于物料的,比如产品目录,产品功能说明书,甚至是产品样板,物料能给潜在客户带来所见即所得的感受,也能从质感中看到务实的态度。数字化革命到来之后,物料的电子化变得很重要,过去将物料快递给潜在客户现在可以通过微信转发的方式,所以很多工业制造业会去物料化,将物料变成电子物料,同时也会做小程序版本的minisite,移动展厅,或者是官网上以及公众号上的资源中心。这些属于配合销售能力的领域了,反而是市场更应该作为基本盘去做的事情。在我看来,无论是你软件业务,还是工业业务,市场的打法是趋于相同的,三叉戟和ABM该尝试的都要去尝试,但是你自己做着做着就会发现,我们行业有自己的取舍,比如行业资源BD需要加强,也许你的市场部就不要太多的去考虑获客,把销售支持做好,把案例集做好,已经是很不错的市场部了。总之,不要过于的羡慕隔壁赛道,或者过于羡慕同行,每家工业ToB企业都有自己的时区,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出你的力量,这个位置,真的不一定是获客相关,做工业营销的朋友们,别觉得孤单,你只是做法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