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真的有那么卷吗?


卷有时意味着还有机会。

来源  /   ToBeSaaS (ID:gh_66062ec0961b)  

作者 /   戴珂 



卷可能是一个假象。

现在只要说SaaS不卷,马上就会有一堆人围上来抬杠,都已经卷得快干不动了,还说不卷?

其实,这可能只是一种假象,或者说,很多人拿卷当作没干好的借口。

话说这年头没有什么生意是不卷的。比起其它行当,SaaS真的不能算卷,而国内SaaS的卷,并不是自然的卷,而是人为的卷。

不信你可以看海外的SaaS市场,从Salesforce那样的巨头,到一些不知名SaaS公司,很少见到一群SaaS公司,围着一个业务打得你死我活的,而是各自干好自己最拿手的业务。

这样,万一像Salesforce那样做大了,就联合更多SaaS供应商,组成更大的SaaS生态,覆盖更多的客户,实现规模化的增长。如果做不大,那就加入别人组局的生态,同样也能活得很好,在增长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活动推荐#
《2023ToB年度影响力价值企业》火热报名中!


SaaS行业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卷。

通常情况下,只要竞争者多了,而市场饱和了,卷也就在所难免。

而SaaS其实并不容易卷,主要是因为SaaS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一共也就十几年时间。入局者的数量,相较于潜在客户市场容量还少得多,所以一时半会儿还卷不起来。

传统企服市场空间已经被软件公司所覆盖,这已经不是卷的问题,而是没有为后来者留下任何进入的缝隙。但SaaS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市场格局。

SaaS的另辟蹊径,就是对每个领域的进一步细分,这相当于把本已饱和的市场又放大了无数倍。

比如说HR业务,原本属于一块市场,现在已经被SaaS细分出更多、更专的利基市场,又可以容纳成百上千家SaaS公司。比如有专注于招聘的,有专注于员工能力管理的,还有专注于薪酬福利的,甚至还有专门算发工资的等等。

因为细分市场空间的放大作用,以及目前市场中相对较少的SaaS提供商,所以SaaS行业还远未到需要卷的程度。

卷有时意味着还有机会。

卷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如果一个生意出现卷的可能,那至少说明创业者还有进入的机会和资格。如果彻底不卷了,那说明机会对于后来者已经关闭了。

比如国内的财务软件市场,除了用友、金蝶等少数软件公司外,其他人再想挤进来,已经没有多大可能了。再比如海外的ERP市场,目前也主要被SAP和Oracle等少数软件巨头所垄断,就算再有实力的软件企业,想挤进全球ERP市场,也是非常困难的。

换句话说,想卷都没资格。

幸亏SaaS的出现,让初创公司也有了参与竞争的资格和机会。

随着传统意义上ERP被拆解和重组,才诞生了像Workday、ServiceNow和Shopify等新型SaaS ERP企业的迅速崛起。

国内SaaS为什么会卷?

按理说,就国内企业数量和业务分类数量,与国内SaaS公司的数量相比,差着好几个数量级,就是想卷,现在也卷不起来。

那么为什么国内SaaS看着这么卷呢?

其实也就两个原因,一个是扎堆,另一个是不对路,它们都属于人为的卷。

扎堆,很容易理解,拿过来海外的一个“赛道”,然后无数家SaaS创业公司投入其中,不卷才不正常。

不对路,是指缺乏必要的业务探索和洞察,只想靠移植“赛道”取得成功。

如果不出意外,大概率不会成功。

首先,任何一个SaaS,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客户成果(Customer outcomes),一个赛道业务在海外企业环境下是客户想要实现的成果,但移植到国内来,可能就不是。

其次,每个SaaS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典型的业务场景。不了解这个背景,只把产品功能抄过来,这样的SaaS应用,在国内企业环境下,很难找到落地点。

最后,大部分SaaS都是依赖生态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针对特定的业务场景,可能需要与生态中其它SaaS应用联合提供解决方案。如果单独把某一个复制过来,可能用不起来。

国内SaaS领域之所以会卷,就是因为大家都扎堆在有限的几个“赛道”上;而卷了半天也没卷出个结果,很可能是卷错了目标。





加入我们

专题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点个「在看」,和我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