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IPO上岸的SaaS企业,现在可能更难了

近来SaaS的投资风向似乎变了。

除了融资的困难、估值的降低、股价的下跌,更有“中国SaaS赴美IPO第一股”的容联云,被迫启动退市程序。

01

投资者的觉醒

实际上,这一趋势的背后,并非只是投资风向的问题;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投资者的觉醒。

以往,增长是投资者在评估SaaS公司潜力时关注的主要指标现在们开始对此产生质疑:那些顶着高增长、高估值的SaaS公司,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到底有没有盈利的可能?

说白了,SaaS公司仅靠增长,就能掩盖“无利可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是说,一家只会讲增长故事的SaaS公司,已经没了市场。而新故事则是:除了展示自己实现了增长,更要表明自己具备创造利润的能力如果还证明自己具备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那妥妥地仍是一家好公司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SaaS公司,都能经得起这个拷问。

02

R40RAC

大部分SaaS公司都没有盈利,因为它们花在增长上的钱太多了

不过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能增长,即使亏损也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如果增长足够高,不盈利的SaaS公司也是“健康”的。

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如果增长碾压了盈利,这就不是个正常生意。于是就有了所谓的R40法则:

增长率+利润率>40%

实际上,很少有SaaS公司理会R40法则,它们仍在狂热地追求增长。以至于很多公司根本不是40法则,而是20法则、10法则。

虽然R40加入了利润的要求,但它本质上还是奖励增长:允许管理层在一个限度内,可以牺牲利润,而追求增长。

近来行业内有公司把获客成本(CAC)的概念,应用于增长成本的考量,提出收入增长成本RACRevenue Acquisition Costs)的概念:

RAC=花在营销&销售上的年收入百分比/年增长率

比如RAC=2,意味着收入每增长1%,需要花费收入的2%。相比R40法则,RAC显得更加量化。RAC越低,则意味着营收增长的效率就更高,在保持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花更少的营销&销售费用。

相应地,等于增加了利润。

03

SaaS公司为什么无利可图?

大部分SaaS公司看起来都无利可图,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持续高成本。比如:

1高初始成本

构建和扩展 SaaS 公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在产生收入之前,从软件开发到建立基础设施和雇用人才会产生大量成本。

(2)客户获取成本

获取和留住客户是 SaaS 公司面临的持续挑战。要想获取到足够的客户,只能只好加大营销和销售的成本CAC

(3)客户留存成本

SaaS 基于订阅的性质需要不断努力留住客户并实现增购,客户留存成本CRC也会持续产生。

(4)基础设施成本

随着客户数的增长,基础设施成本也在增加,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和带宽成本

(5)产品开发和维护费用

SaaS 公司在产品开发和维护方面存在持续的投资需求。持续创新和功能增强对于保持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6)激烈竞争导致的价格压力

SaaS市场竞争激烈,即使在一个特定利基市场也有众多参与者在争夺市场份额。因此,公司参与价格战和激进的客户获取策略,会导致利润率进一步降低。

由此可见,SaaS公司面临成本和收入增长的巨大矛盾。如果没有可行的战略,或者不会“精打细算”的话;在看到盈利的曙光之前,就已经被现金流所压垮。

04

国内SaaS公司的硬伤

坦率地讲,由于持续高成本投入,造成SaaS企业的盈利确实很难。但把一家美股上市的SaaS公司搞到退市,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收入模型不支持。

投资者从关注增长转向强调利润,对海外SaaS企业的影响,只是反映在对估值的调整上。但对国内SaaS企业的最大挑战,是盈利能力。因为一直在追求增长路上狂奔,还来不及修补盈利能力缺失这个硬伤。

很多人把盈利能力与销售能力划等号,这种想法在SaaS行业是相当不靠谱的。虽然新客户销售可能会带来增长,但并不一定会产生利润,反而因CAC太高而产生亏损。

实际上,因为羸弱的客户成功体系,很多国内SaaS公司的客户流失严重,可能连增长也没有产生。

可见,流失不但扼杀了增长,也扼杀了利润。

很多SaaS公司,因为在疯狂扩张和追求增长的路上跑得太远了,已经丧失或者说从未建立起自己的盈利能力。

这种公司,如果说在增长为王时代,资本市场还可能为它们留有一席之地。

但现在如果无法展示和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在任何资本市场,都很难站得住脚。

本文来自ToBe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