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公司除了“人效”,其实还有更好的衡量指标

前几天有一位SaaS公司的负责人,找我讨论如何提升公司人效的问题,说是投资人要求提高的。

坦率讲,我其实一直也不认为,人效是衡量SaaS公司经营水平高低的有效指标。

所谓人效,就是公司的人均年产值。人效在软件行业盛行,大概是外包的历史沿革。因为岗位的一致性,所以用人效衡量经营成果,还算科学。

那么,为啥SaaS公司计算人效就不太合理了呢?

这主要是软件和SaaS业务的差别很大。比如SaaS业务的客户生命周期太长了,加上订阅模式产生递延收入的特点。特别是SaaS业务的岗位更多,创造价值的差异也更大。

所以用平均数计算人效的方法过于粗糙,也无法反映实际的经营水平。你不能认为一家人效40万的SaaS公司,一定就比人效30万的更赚钱。

因为除了收入,还得考虑成本。

精兵简政、裁减“不必要”的人员,确实可以提高人效。但是,一个生意的目的是盈利,衡量的是投入产出,不是人效。

既然我们都认为SaaS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人,那我们不妨换个思路,直接衡量人的财务绩效多好。

为了计算更加精确,我们以月为单位。则:

员工绩效=MRR/所有员工的成本

这里员工成本即投资于员工的所有成本,包括工资、五险一金、奖金、差旅、培训等所有投入。

比如,MRR/员工成本的计算的结果是0.8,这意味着在员工身上每投入1元钱,产生的经常性收入是0.8元。

如果你把每个月的员工绩效做成一张图表(我用一家公司的实际数据做了一张图,恕不能张贴出来),会看出什么?

每个月的员工绩效会连成一条曲线,你会发现:员工绩效最好的月份,还真不一定是用人最少的,反而可能是最多的。

这至少说明,只靠裁员不一定会提升员工绩效,甚至反而可能会降低(为什么)。

如果你把员工绩效好的月份拿出来分析,一定会发现那个月做对了什么。

对于SaaS公司来说,员工绩效指标之所以比人效指标更靠谱,是因为它考虑了成本,所以商业逻辑更趋合理。

现在调控的目标变了,由追求人效,变为投入产出导向。这既可以通过裁减人员,还可能在某些岗位上招聘对的人员,从而实现更高的员工绩效。

即使你仍想计算人效,也不妨先计算一下员工绩效这个指标。这个结果可能会改变你固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