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臂猿-企业应用及系统软件平台
SaaS公司的“内事不决问人效”,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比如,是要招聘、还是需要裁员?可以根据“人效”来决定。
不过,人效这个指标过于笼统,除了一个产出平均数,反映不了真实的员工投资价值。
为了更准确衡量组织的投资效率,我们需要定义另外一个更好的衡量指标,这就是“投资于员工的回报”,以反映对“人”这一重要资产的投资价值衡量。
这虽然听起来有些过于现实,但更符合生意的本质。在这么卷的环境下,活下来处处都得靠ROI才行。
先看计算公式:
经常性收入/(员工数X员工成本)
这个公式并不复杂,但计算内容有些复杂,简要解释一下。
分子为什么是经常性收入?
从可预测的角度,收入只包括经常性收入,而不包括一次性的其它收入,比如实施费、培训费等,因为它们不能反映“经常性”。
考虑到SaaS业务的流失预测和递延收入特点,这里的经常性收入,并不是当前的实际确认收入,而是所谓的“可承诺ARR”。
这是一个前瞻性的SaaS指标,具体是指,现有的ARR加上已知的新预订,并减去已知的流失和降级。所谓“已知”是指现实已发生,但是还没有收入中确认,比如已经签订合同;再比如,客户已经明确弃用,不再续费或增购了。
显然,可承诺ARR,要比基于实际ARR数据更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看出,员工投资回报的关注重点,与人效不同,它是对投入产出的效率衡量,而不是产出平均值。
比如计算结果是1.2,那就意味着,在员工身上每投入1元钱,将产生1.2元的ARR。
考虑人员变动频率,可以按月或者季度时间口径统计。然后将统计结果做成表格,观察并作为人员调整的依据。
比如需要招聘(投资)哪些业务岗位,需要招聘多少?哪些岗位可以减少,或者招聘更低成本的人?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员工投资回报数据的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不过也请不要误会,我并非反对“人效”指标。其实,你可以把这两个指标放在一张图上,没准儿还能发现二者之间的某种关联,那样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