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SaaS差距,本质上是生态的差距

虽然SaaS公司天天都在谈论生态,但真能把SaaS生态想清楚和做明白的,其实并不多。

01

什么是SaaS生态?

为了能把生态话题讨论下去,我们首先需要给SaaS生态一个基本的定义。
所谓SaaS生态,是一组相关的SaaS应用、第三方组件,以及内容的有机组合,它们可以无缝地协同工作,从而可以以更完备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业务目标。
这个SaaS生态的描述,与大多数人对生态的理解,还是有较大出入的。国内对于SaaS生态的理解,要么是在应用市场的集中陈列(俗称上架);要么就是来蹭点流量,省了自己去找线索机会。
看来,国内对这个SaaS生态理解,多少还是有点儿草率了。搞不好,又是一个“中国式”的SaaS生态。

02

SaaS为什么离不开生态?

首先,大部分SaaS都是一个单点业务或独立应用。
其优势是能够做到单点极致体验;当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个孤立的单点应用,很难在企业复杂的IT环境下,深入地扎下根来,并长久地生存下去。
要解决这个问题,生态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说,SaaS是一个高度依赖生态的物种。
其次,所有的SaaS企业都离不开生态,原因显而易见。比如:
(1)解决收入问题
在订阅模式下,如果没有生态而仅靠自己拼杀,既无法迅速铺开市场;也没法获得足够的收入。不要说盈利,连成本都很难捞回来。
(2)解决业务单点问题
业务单点化问题,是任何SaaS业务都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SaaS生态最基本的动因。
(3)生态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因为产品功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仿制,而依靠生态系统就能形成护城河。复制功能容易,SaaS生态就很难被抄袭,这就保护企业免受竞争对手的模仿和侵害。
不仅如此,护城河还能阻止你的竞争对手“挖角”你的客户。因为对于客户来说,从单一SaaS转向另一个SaaS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客户要想迁移到另一个生态,则是相当困难的。
(4)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一组配置合理的SaaS应用集成,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电商业务解决方案。实际上这种解决方案更像是一个产品,它们有精准的目标客户、明确的业务,以及标准的业务方法,还可以有统一的销售流程和客户成功流程,还可以有标准的报价。
(5)生态定价优势
无论你做什么应用,最终都会遭遇到产品的同质化挑战,导致单个SaaS产品难免会陷入价格战。但生态解决方案不但不会受价格战的影响,而且生态系统还具有强势的定价权。
(6)降低流失和增加LTV
毫无疑问,相较于业务单点SaaS,生态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留存率,因而也具有更高的LTV。这是因为单点业务SaaS的流失难以避免,而生态解决方案的客户粘性要高得多,客户的迁移成本和切换损失也更高。
最后,客户其实更需要生态。
(1)解决数字化孤岛
一家客户同时使用数个、甚至上百个SaaS的情况并不鲜见,解决多个SaaS形成的数字化烟囱的需求,来自用户而非供应商。
(2)整体评估和统一采购
市场上因为缺少生态解决方案,所以客户只能分别订阅或采购SaaS应用。这不但增加了评估和采购的总成本,还可能存在不可集成的风险。
(3)对齐
SaaS的分别评估和采购,很可能会产生众多SaaS的应用程度高低不一,导致业务体验和效果的变差。在生态解决方案中,对齐了不同SaaS的水平,不会因不同SaaS 应用的有深有浅,而影响整体业务。
(4)节省成本
分散采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后续的集成成本,而且集成成本还可能非常高,这就失去了选择SaaS的意义。
(5)统一服务界面
如果生态解决方案交付后出现任何问题,只需要找主集成方案的厂商解决即可,避免了客户自己集成或请集成商集成时,遇到问题而求助无门。

03

连接和集成才是生态的核心

IT视角看,构建SaaS生态的核心是业务连接与集成。SaaS生态的集成方式,基本上有三种:
(1)开放API
成熟的SaaS企业,都会在自己的SaaS产品或PaaS平台中,开放不同的API,除了满足自己的业务扩展之外,更可以为技术伙伴提供各种可集成的接口。这样任何客户或第三方服务商都可以使用这些API,将他们的业务集成进来,补充或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2)通用集成
除了API集成方式,大部分生态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直接集成SaaS应用而实现。现在已有很多通用的SaaS集成工具,比如Zapier可以借助这些集成工具,实现不同SaaS应用之间的连通。相比API方式集成对技术能力的要求,这些集成工具的使用就简单得多,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客户自己就可以完成。
(3)原生集成
所谓原生集成,是指在同一个平台环境下,创建或者增加的SaaS应用
你可以把原生集成,简单理解为事先集成好的解决方案。虽然集成了多个SaaS,但原生集成更像是一个整体的产品。
原生集成方式无疑有很多优点,比如不同SaaS之间没有明显的“缝隙”,它们有一致或相似的UI,可以隐藏各个SaaSLogo,即所谓的“白标”效果。实际上,除了外部的一致性以外,内部业务流的顺畅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也会让客户的实际体验更好。
在交付方面,原生集成更具优势。比如一次性交付,而不是陆陆续续地交付;再比如“开箱即用”效果,让客户更早看到解决方案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客户无需再支付额外的许可费用和集成费用
原生集成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效果,那就是营销。只要客户关注到所集成的任何一个SaaS产品,也就顺带露出被集成的所有产品。

04

怎样建SaaS生态?

即使我们已经开发了生态解决方案,但客户并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把生态向潜在目标客户呈现出来,目前最合适的呈现方案就是应用市场(App Marketplace)。
从具体形态上,应用市场又可以分为公共应用市场和私有应用市场。
(1)公共应用市场
在很多SaaS公司的网站上,都能看到一张很长的SaaS厂商列表,几乎所有知名SaaS都位列其中。这种方式呈现的应用市场,就是所谓的公共应用市场。
本质上,公共应用市场并不是一个原生的生态解决方案,而只是一种集成的可能。所以它们的作用也只是教育客户,向客户传达生态和集成的理念。
从集成角度,公共应用市场更接近通用集成。
(2)私有应用市场
与公共市场的外部性相对的,是所谓的私有应用市场,它们在形式上与公共应用市场类似,只是数量要少得多,只包含与你的产品有紧密集成关系的少数伙伴产品。
私有应用市场,通常在网站上是看不到的,而只能是登录你的SaaS之后才可见。
与公共应用市场相比,私有应用市场对于潜在客户来说,会更加方便和友好。比如客户更容易找到他们想要的解决方案,也容易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安装和订阅可以在一处完成。
从集成角度,私有应用市场更接近原生集成。

05

国内外SaaS的生态差距

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完这些枯燥的内容,可能会重新认识SaaS的生态:这件事并不简单,中外SaaS生态的差距之大,也远超想象。
海外SaaS高速发展的10年,在生态形成上,至少就花费了5~8年。而国内SaaS生态,除了钉钉生态等初具雏形以外,大部分只能说还没找到方向。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追上呢?很难。
这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由于存在巨大的思维惯性和商业认知障碍。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只举一个例子:“业务单点”与“一站式”。
所有SaaS的原点都是单点,或极度垂直,也只有这样,才能依靠深度的极致体验,与系统化的软件相抗衡。
而国内SaaS公司,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所谓“一站式”策略。
两种不同的策略,反映在SaaS生态上,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商业逻辑。
业务单点思维:做自己最擅长的,然后找到关联业务最擅长的伙伴,形成无敌的领域生态解决方案。
一站式思维:除了做自己最擅长的,还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不给关联业务对手留任何出路。很显然,这对于生态来说,无异于一条自绝之路。
举这个例子,也只是点到为止。不过也足以说明:中外SaaS巨大的差距,究竟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