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用户推着走的创业者从2022年元旦辞职算起,作为个体创业者,我已经创业2年。
2年下来,知识星球7800+用户,续费率50%;推出两门训练营课程,口碑都还不错。
特别是最近的面试力训练营,平均得分9.9+(个别同学没有给满分,理由是:全是满分,不太真实)。
实事求是的说,和很多大咖相比,我的创业并不成功。
但是作为一名35岁+的B端产品经理,我觉得我的创业路径,可能对大家有一定参考价值。
因此,今天就在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创业故事和思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年我在企业负责IT工作,因为无聊,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并且尝试写了几篇SaaS产品经理的文章,结果被一些自媒体自发转载,带来了大量粉丝。到我2022年辞职创业的时候,我的公众号已经有6万粉丝,在SaaS产品经理这个垂直小赛道,算是相对大的公众号。公众号粉丝多了以后,很多粉丝都希望我能培训他们。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缺乏针对SaaS产品经理的培训内容。于是我在2021年底“被迫”启动了知识星球,一年时间吸纳了5000名会员,算是2022年知识星球APP的一匹“小黑马”。2022年元旦全职创业以后,我开始抓星球续费和新品,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星球续费率从早期的30%提升到了现在的50%。
阶段一:打造IP
我打造出垂直赛道的IP,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偶然性在于,很多自媒体转载我的文章,乃至36Kr邀请我成为特邀作者,都并非我有意为之。必然性在于,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深知:好的定位是产品成功的基础。而我在IP定位上,做了很深入的思考。——我有丰富的SaaS产品设计经验,CEO曾公开说我是“公司唯一能和他平等对话的人”而当时在中文互联网上,这一定位几乎是空白状况,所以我的文章一经发布,就有很多自媒体自发转载,说白了就是弥补他们内容的空缺。由于成为IP纯属“意外之喜”,加上当时的公司也很需要我,我最初并没有考虑过自己做课程。不过,当时公众号稳定的阅读量还是给我带来了收入。那就是当时很火的知识付费类广告。高峰期,我每个月的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了工资,关键是非常轻松,没有售前也没有售后。但是,我也很快发现了接广告的问题:课程质量不可控。作为一个垂直小赛道的IP,长期来看,不靠谱的课程对我影响力的伤害还是挺大的。其实,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广告模式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大。把收入完全建立在这种不稳定的模式上,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不过,由于我在企业主持过私域工具的建设,我深刻体会到私域的重要性,所以,我很早就开始把粉丝从公众号引流到企业微信。虽然我现在的公众号粉丝只有7万,但是我的企业微信已经添加了3.6万(去重后),加微率超过50%。私域建立好以后,可以更加频繁和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课程需求,并且可以反复推送课程成功案例等信息,从而促进用户购买。因此,私域的建立,对课程研发和课程推广都有很大帮助。在“打造IP”阶段,重点是明确自己独特的定位,并通过专业内容吸引粉丝,再通过建立私域,为后续的课程开发、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阶段二:课程变现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当时还没有决定是否要创业,所以我要选择一种轻量级的课程交付方式。还有一个原因是,知识星球的核心在于“续费”,而SaaS产品的核心恰恰也是“续费”。我知道:“续费”的压力会倒逼我做好服务。而只要续费率足够高,就可以成为一个滚雪球(越滚越大)的生意。每个月2次直播分享,以及APP向我提问(限制次数)。这两项服务不但轻量,还可以在晚上集中处理——完美契合了当时还在职的我的需求。知识星球启动的时候,得益于我的影响力,以及私域的分发效率,在没有任何内容的情况下,仅凭对课程的介绍,第一周就加入了几百名会员。
接下来每个月都有几百名会员加入。
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我要为接下来的续费提前做准备了。
由于我没有C端运营经验,加上自己谨慎的性格,我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操办整件事情,边做边学。我意识到:如果要让星球长期运营下去,我需要全职做这件事情了。老板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支持我的想法,在我同意转为公司顾问以后,他就爽快的放行了。在全职以后,我开始梳理“用户为什么愿意续费”的问题。我觉得核心是4P,即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渠道(Place)和推广( Promotion)。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产品。而产品最关键的要素,仍然是定位。——一线SaaS公司总监/大厂产品负责人的实战分享——我有很多SaaS公司CEO/VP级粉丝,他们可以给我提供独家资源当然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思考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比如,很多用户反馈虽然直播的内容很干货,但是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学习得不够深入等等。但是当时自己一心想做一个轻量级星球,因此在这一块迟迟没有实质性突破。(注:目前星球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推出了免费打卡训练营,口碑爆棚。目前正筹备第二期免费训练营,候选课程包括:AIGC产品经理、项目管理实操、CRM、微商场等。星球会员均免费参加)
不过,虽然缺乏实操,但是毕竟内容质量很高,因此陆陆续续有同学反馈:通过星球学习成为了offer收割机,特别是拿到了心仪大厂的offer等等。实践证明,私域持续触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方式。很多星友都是在加入私域半年后甚至更久才购买星球,原因很简单:持续的触达提升了信任度,然后刚好某一次的推送精准命中了他们的诉求。就这样,星球接下来的一年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并很快迎来了第一波续费。由于我的星球是全年开放制,随时都有人到期,因此,这也给了我一个持续观察和持续调整的机会。一是前期很多星友是冲动加入,但是自己并没有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当然也就没有续费的打算。二是星球的课程存在严重不足,比如有学无练,学员的参与度不高。二是增加运营,比如我会邀请一些优秀学员在星球分享成功经验,并且把一些精彩问答的截图分发到各会员群,并附上原帖链接。终极方案则是开办免费训练营,目前已经成功举办第一期。
说白了,就是让大家更频繁的意识到,星球是值得续费的。这样,只要定期在会员群发送续费的二维码,大家就自然而然的续费了。最近几个月,星球续费率已经稳定在了50%左右的水平。由于已经建立起了信任感,IP面向粉丝销售课程,其实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课程质量不佳,就会对自己的影响力造成很大的伤害。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抓住1个“北极星指标”,持续迭代。比如我的北极星指标就是“续费率”。事实也证明,你投入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持续关注续费率的提升,就一定能不断改善课程质量。
阶段三:低转高
目前我的星球是399/年,续费甚至不到300/年。作为一个垂直小赛道,这样低的客单价肯定是没有太大增长空间。但是目前星球的服务很轻量,而且对比同类星球,我的价格已经是相对高的了。(注:增加免费打卡训练营服务后,成本大增,近期星球可能会大涨价。)
即开新的训练营课程,客单价可以到4000元左右(1V1辅导,2个月学习周期)。开训练营其实也有两种玩法:一种是自己来,另一种是聘请老师来。考虑到自己缺乏经验,直接请老师担心品控出问题,我还是决定先自己来趟水,积累第一手的经验。自己亲自支持训练营,限制就比较多了,我觉得主要得满足以下3个条件:比如,某个垂直赛道的干货课程是用户需要的,用户会买单,但实际上用户学习以后,短时间很难出成绩,就容易让课程后续乏力。说白了,用户买单和用户价值,并不是完全一码事。而好的课程,应该是两者完美统一的。虽然想得很清楚,但是到底应该做哪一个训练营,自己完全没底。这时候我的思路就是:先做起来,边做边看,边做边想。第一个训练营我选了自己熟悉的某个垂直赛道,第一期的用户评价也很高,但是后续几期的完课率开始走低,最后一期只有20%不到。问题出在:这个课程虽然可以学习到很多干货,但不能马上在面试、晋升等关键环节体现出效果。这一方面导致完课率不高,另一方面也导致课程销售后续乏力。于是,在开办几期以后,我就终止了第一个训练营,并且在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开启了第二个训练营。这个训练营的主题是面试,但是因为市面上的面试课程太多,我必须要回答好一个问题:这就相当于大家提前学习了面试训练营的片段,虽然会导致损失一些用户(因为他们仅仅通过学习星球课程,就拿到了满意的offer),但是也为面试训练营打下了良好的信任基础。包括作业1V1批改,通过小范围直播的方式点评作业,以及群内答疑。训练营的过程会带着大家完成2份非常重要的作业:方案文档和产品分析报告。这一方面可以让大家充分动手,快速提高自己的产品能力;另一方面,也直接产出了可以直接用于面试的作品。面试官看完作品,临时决定增加一轮面试,结果30%的涨薪变成了60%的涨薪。空窗期2年,面试机会都拿不到,凭着作品,顺利拿到心仪offer。专科文凭的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凭着作品,第一个面试就拿到offer。和第一个训练营相比,第二个训练营完课率大大提升,约50%的同学完成了三个阶段的所有作业,约90%的同学至少完成了部分阶段的作业,只有极少数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提交作业(训练营允许补交作业)。课程的满意度评分一直保持在9.9分以上,而且已经好有几个老学员转介绍成交。目前第二个训练营已经开办到了第六期,创造的营收虽然有限(因为都是我1V1交付2个月,非常耗费时间),但是显然属于一门长销课。对于一个小赛道IP来说,高客单、高口碑、高复购很重要。只有保持初心,不割韭菜,才能让生意可持续,越滚越大。
未来规划
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未来自己到底想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帮助10万B端产品经理完成职业理想,帮助1000产品人完成IP搭建和变现。
几点思考
最后,梳理了这两年的一些思考,它们很可能是错的,或者说大概率是片面的、肤浅的,但是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思考也是。1、 小赛道:平凡人的机会
这个世界存在很多小赛道,大佬们看不上,大机构做得粗。比如我切入的SaaS产品经理赛道,我相信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恰恰是这样的赛道,有普通人做IP的机会。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是只要足够聚焦,就很容易在单点形成突破。IP打造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生意起步方法,0风险、0成本,特别适合在职的朋友尝试。而且,这种方式也很容易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IP打造的另一个优势是,你可以拥有一批铁粉,围绕这批铁粉做生意,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你不用面对很多人最痛苦的营销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素人创业,千万不要什么都想清楚了再去尝试。我打造IP、做星球、做高价课程一开始的效果都不理想,成功都是迭代出来的,但是你必须“先开枪”,拿到用户的反馈,才能“再瞄准”,从而打得更准。我在建立私域的时候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专门为高管粉丝建了3个微信群。这里面的粉丝都是实名认证过的(通过名片、组织架构截图等方式),我平时也会参与他们的话题。高管粉丝群的存在,让我省去了很多找老师的麻烦。实际上,正是因为有这些高管资源,才让我的星球能够持续产生全网独家的干货。所以,做IP,一定要建好自己的资源池。它最终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毕竟赛道本身不大,仅凭个人交付又只能切到其中一小块蛋糕。所以如果要做大,就必须做平台,帮助更多的老师找到自己的“小赛道”,建立自己的IP,同时把小赛道做深做透,成为“一米宽,一万米深”的生意。最后,欢迎添加王老师的个人微信(请勿重复添加),加入中国最大的B端产品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大礼包。也欢迎了解王老师亲自主理的产品星球,单节不到5元,还可以向王老师1V1提问:《近期可能大涨价:B端产品必学,限量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