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进化,下沉业务

3月22日,飞书举办春季未来无限大会,并发布了以“多维表格”、“飞书应用引擎”和“飞书集成平台”组成的“业务三件套”。从2020年至今,飞书相继发布了飞书Office、飞书People等产品,而“业务三件套”的发布,标志着飞书继协同办公、组织管理后,进一步拓展至企业的业务层面。
这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飞书不再只是一个协同办公工具,而是要成为一个能承载客户业务的协作平台。对于飞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也许在外界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跨越。不就是在飞书平台上多部署一些业务应用;如果这些应用还无法覆盖客户业务,那就用低代码搭建。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飞书也不用等到今天。
实际上,与协同办公平台或办公工具不同,业务平台完全是另一个不同的领域。或者说,办公平台与业务平台是不同的产品品类。它们对组织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有必要把业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逻辑框架、内容结构和商业逻辑,先做一个概要的阐述。如果你能耐心读完,我想关于飞书升级的大部分问题,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01

什么是SaaS的业务平台

1)为什么平台对于SaaS行业如此重要?
平台,在SaaS行业是一个不同意义的存在。
我们知道,SaaS与软件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就是SaaS对业务的高度细分。这使一家企业使用的SaaS数量正在急速攀升,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应用都是常态。另一方面,企业只靠某一单个的SaaS,根本无法满足业务连续性的需要。
所以,如果没有业务平台,企业的数字化将会陷入混乱,这要比“业务孤岛”和“信息化烟囱”严重得多。
所以,对于SaaS这种生态化的存在形式,就不能没有平台。
2)平台的业务逻辑
平台的业务逻辑,是由它的目的决定的。那么平台的目的是什么呢?可以总结为3点:
1.通过白盒形式的业务连接,向用户屏蔽业务关系的复杂性;2.聚合生成端到端的新业务;3.在用户层统一面呈现,形成更好的用户业务体验。
这个复杂的业务过程可以简化为“发现、聚合和呈现”,我简单解释一下。
所谓发现,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替客户找到同类中最好的应用。聚合的意思与集成差不多,但不是简单地把应用陈列给用户,而是优化组合为一个完整的业务方案。呈现与协同办公平台工作习惯相同,只是呈现内容和方式上的不同。
如果你觉得理解这些专业术语费劲,那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使人员、业务、协作统一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如果你仍觉得表述复杂,还可以更简单理解为:从原来的“一站式办公”,变为现在的“一站式业务”。
平台模式的成功者当属Slack。过去它一直被当作沟通的效率工具,现在它几乎可以连接和集成所有主流的SaaS应用,成为企业数字化名副其实的业务门户,它将自己称为数字总部(Digital-HQ)。
3)平台的结构
一个业务协作平台的结构,基本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应用目录、方案集成和业务呈现。
  • 应用目录
类似于上架的应用集合,每一个应用都应该是该类别中主流的、最好的。
  • 方案集成
指在目录中的应用,不但要符合互联接入标准,还能组成特定行业或领域解决方案。
  • 业务呈现
是指新的业务方案,呈现在用户的统一业务视图中,业务的协作也在这一界面下完成。

02

平台价值与商业模式

SaaS行业,做独立的应用与做应用平台,二者的商业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1)平台的商业模式
很多人认为平台是卖产品,甚至可以论堆来卖。其实平台卖的并不是产品,而是特定的行业解决方案。其实客户卖SaaS,根本就不用来平台。比如你说要买CRM,瞬间就会有几十家供应商围上来。
向行业客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取得业务成果,是平台存在的唯一价值。
(2)平台的经营逻辑
平台上的SaaS应用,相当于解决方案的“原材料”。平台的发现能力,是为客户找到“最好的SaaS应用”,才有可能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3)好平台的标准
一个好的平台,能够为特定客户群,输出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03

抓住平台的机会

(1)平台领域现状
国内做业务平台,目前面临的障碍主要是两个,它们决定了平台的现状。
一方面是高质量的SaaS应用不多(其实也未必?);另一方后面是定制化的应用又过多,这就出现了所谓中式平台的做法。比如,平台厂商大量开发自己的SaaS应用,以填补应用目录的应用数量短缺;又比如,利用自己的低代码工具,自己下场为客户定制开发;或者干脆卖低代码工具给用户,让其自行开发。
中国式平台做法,其实已经改变了平台的商业模式,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卖产品的模式。
这种方式看起来像是应对现状的有效方法,其实很难保质和保量。
这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自家的产品,未必是业界一流水平;二是大部分客户用低代码做出来的东西,只是“能用”而已,离着工程化和产品化的要求还差太远。
保质,指的是解决方案的质量;保量,指的是规模化增长。
(2)典型的中式平台
典型的中式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卖店式”,另一种是“卖场式”。
所谓专卖店式,从名字就能看出:只卖自家产品。这导致的问题是,平台应用的数量更少;应用的水平,未必是领域内最高的。
举个例子,SlackSalesforce收购,如果按照这个逻辑,Slack应该猛推Salesforce应用才是。但实际情况是,Salesforce应用,还是老老实实排在应用目录的分类中。
卖场式,目前是中式平台的主要形式,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上都有SaaS卖场。它比专卖店更进步的是,同时售卖别家SaaS。这至少丰富了平台应用目录中的应用数量。但卖场式平台的缺点,是很少有成熟和成套的解决方案。
显然,后来者飞书,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平台机会。

04

摆脱协同办公的归宿

OA或协同办公平台,能不能成为一个确定的、有价值的产品,一直存在争议。
一个SaaS产品或服务有没有长期价值、值不值得做?这完全取决于它在ToB业务版图中有没有位置和地位。而且这个地位并不是厂商自封的,而是市场留给它的,也就是所谓的PMF
从这个角度看,OA和协同办公平台,因为既缺少工具的独立性,又缺少业务的承载性,所以它们在企服版图中,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
这样说可能不太公平,毕竟它们在企业的数字化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业务人员看来,协同办公不太接地气。那么“地气”又是什么呢?应该是业务。
因为办公并不是客户的最终目的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业务目标才是。
虽说存在即合理,但是以现在的OA或协同办公平台的定位,想进化为企服版图上的一个更有价值产品品类,已经找不到多大的空间了。
从钉钉、企微、飞书,以及传统的OA厂商,不约而同地下探客户业务,并不是偶然的。
所以,从协同办公平台,向业务协作平台的进化,已是大势所趋。所以说飞书的平台升级,多少都有些“被迫”的成分。

05

飞书的机遇

  • 是不是太晚了?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在应用平台领域,前有钉钉和企业微信,后来者飞书还有多大的机会?
其实不只是飞书,所有平台厂商都有大把的机会。这个结论基于两点判断,一是海外SaaS早已进入生态时代,而中国的SaaS还停留于独立应用时代,平台公司有很大机会。二是国内SaaS行业,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平台公司。
所以说,飞书现在入局其实并不算迟。相反,后来者可以借鉴到更多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 飞书的专业化能力
软件公司做不了SaaS,互联网公司也做不了,只有成熟的SaaS公司才具备能力。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成熟的能力呢?
飞书年初宣布,其2022年的ARR达到1亿美元。这个成就即使放到全球SaaS行业,也是独角兽中的佼佼者。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1亿美元的ARR,标志着一家SaaS企业的成熟和能力。比如,它证明公司已经找到PMF具备了规模化的GTM策略实现了目标客户的业务价值拥有了稳定的目标客户群具备较高的客户留存水平,具备了规模化增长的基础... ...
所以,飞书选择在此时升级业务化,必定是有能力和信心保证的。
  • 飞书的技术支撑能力
作为一个平台公司,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是平台能力,飞书现有的协同办公平台和工具,仍是业务平台的基础底座。飞书此次发布的“多维表格”、“飞书应用引擎”、“飞书集成平台”组成的“业务三件套”,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正因为如此,具备平台技术的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才可以把力量用在业务升级拓展上,而不是从零开始建平台。
除了平台之外,飞书基于文档的聚合与呈现能力,在业务平台体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飞书的客户能力
互联网公司转型SaaS很容易落入一个误区认为天下所有的企业都是自己的目标客户实际上因为平台业务边界的限制,只能选择与平台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相契合的客户,也就是飞书所称的“先进的团队”
  • 飞书的平台流量
ToB业务本身并不需要依赖流量,但是平台业务需要。
飞书的流量转换,来自原有协同办公客户和工具用户。虽然他们在数量上要少于钉钉和企业微信;但是在客户质量上,飞书用户略胜一筹。

06

飞书的挑战

为什么说,从协同办公到企业应用,飞书这次的升级的跨度有点儿大?因为除了机会以外,飞书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 业务挑战
因为平台公司销售的并非产品,而是业务解决方案。所以,对一家平台公司的最大挑战,是对客户业务的理解,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
实际上,飞书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正是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和有效解决方案的输出。
不要说千行百业,即使收窄到少数几个行业,要弄明白客户业务也是很难的。作为一家平台公司,如果把业务交付都揽在自己身上,那这件事基本无解。
  • 渠道伙伴
因为SaaS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生意,所以必须依赖一个强大的伙伴体系支撑,包括产品生态伙伴和解决方案交付伙伴。
这二者可能是飞书进入业务领域的短板和挑战。
  • 关键指标
就在不久前,有飞书的同学跟我讨论:如何提升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因为飞书的这些指标远落后于钉钉和企业微信,所以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压力。
记得当时我跟他们说:用户数和DAU指标的落后,你们真应该感到庆幸才是。然后我给了他们两个指标公式,就是下面这两个:
CAC=市场费用+销售费用)/所获新客户数
因为CAC要背负那些没有成功获客的成本所以CAC居高不下,分摊到每家客户身上可能是天价。也就是说,那些毫无价值的DAU,其实都是昂贵的成本。
CAC payback=用于获取新客户的销售费用t-1 /ARRt – ARRt-1*毛利率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一句话先别谈盈利把市场和销售费用回本需要多长时间
换句话说,这个业务离盈利还需多长时间?甚至都可以预测到,它还能不能盈利?

写在最后

飞书“业务三件套”的发布,与其看成是飞书的升级,不如视为是飞书的业务下沉,因为真正的机会就在那里。
看来,飞书这次是真的想通了,只有方向正确,大力才能出奇迹。

本文来自ToBe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