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臂猿-企业应用及系统软件平台
别担心SaaS了,它发展的很好。
肉眼可见,短短数年时间,SaaS的应用范围全面展开,并且已经渗透到了千行百业,以及企服的各个细分领域,而不再是那几个孤零零的“赛道”。
一定有人会说,你说的都是国外的SaaS,中国的SaaS并不是这样。
实际上,就SaaS商业模式而言,并不存在中国SaaS和外国SaaS的区别。所以整天讨论SaaS模式好与不好、适不适用,没任何意义。
因为SaaS创业首先考虑的,并不是SaaS,而是生意。
生意第一,SaaS第二,最后才是技术,这是做SaaS业务的基本逻辑。所有成功的SaaS业务,无不有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作为整个业务的基础。
如果把这个生意逻辑搞错了,无异于进入游戏中的“地狱模式”。再怎么折腾,也难逃生意失败的命运。
那么,怎么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把SaaS和技术都拿开,看看剩下的,还能不能是个好生意。
如果是,那就值得接着干下去;如果不是,改弦易辙或者及时止损,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总之,千万别指望借助SaaS模式,或者什么独门的技术,把一个臆想出来的东西,变成一个生意。
其实,SaaS模式只能对一个生意的效率和规模化,起到有效的增强作用,它并不能改变生意的本质。
归根结底,你都要先确定,这个生意到底行不行。
如果只是确定了生意的可行性,那还远远不够。因为即使一个生意是个好生意,但是用不同的方法去做,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就像有一手好牌,如果随心乱打,照样也会把好牌打烂。而打牌的规则和套路,就是SaaS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方式。
其实这些SaaS业务规则早已存在,它们的有效性已被充分验证,所以根本不需要去重新定义,只要照做就行了。
如果不按这个业务逻辑操作又会怎样?
除了付出高昂的代价,SaaS创业可能因此而失败。
我们用数据来说明后果的严重性。
比如采用(Adopt)业务的失败或缺失,最高可能会导致60%以上的流失。如果所有业务都失败或者缺失,那么最高可能损失80%以上的续费和增购收入。
这足以让SaaS的商业模式不再成立。
别以为这种极端情况不会发生。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人把ToB与SaaS混为一谈。其实二者的业务方式和运营逻辑,从营销、销售到客户成功,就没有什么相同之处。从业务逻辑来讲,ToB与SaaS根本就是两回事。
而用ToB的交易型业务方式,去做SaaS的订阅业务,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与其抱团焦虑,或者抱怨SaaS不被市场接受、客户不爱付费、大众不理解、资本不待见;还不如从自身角度想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生意逻辑和业务模式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