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SaaS公司还能不能干下去,怎么判断?

这个问题源于与一位投资人的聊天,他正苦于没有一个可靠的评估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投资人都会向创业者寻求答案。不过,几乎所有SaaS创业者,都对自己公司前景抱有信心,只是“底气”各不相同。

比如,有人认为SaaS行业前景无限,只要坚持就能熬到成功;有人认为自己的技术领先;有人认为自己的产品优秀;还有的认为自己有足够多的资本;而那些IPO的,则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

实际上,这些认为都只是创业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一家SaaS公司能否走下去,与上述“优势”没太大关系。所以用这些所谓的优势,去判断一家SaaS公司的走向,并不十分靠谱。

01

归根结底,一家SaaS公司的成功与否,根本是由收入增长趋势决定的。所以,通过预测收入流来判断公司的走势,是相对靠谱的方法。

我们知道,SaaS公司主要有4个收入流:销售收入、留存收入、扩展收入和渠道收入。这些收入流汇合的结果,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以及最终能否成功。

只知道收入流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行业内收入流的参照标尺,然后把自己放到收入参照系中比对,就容易得出结论。

海外中小型SaaS公司收入流的关键参考指标:

(1)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收入流,新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约15~20%

同时还有一个获客成本限制性考量指标,即S&M与年收入的比例,中值约45%。为了分清销售和市场费用,你需要分开计算,通常二者的中值比例为8020

(2)留存收入

所谓留存收入,也就是续约带来的收入。不过这里面有个分歧,要不要包括扩展收入?

所以大部分SaaS公司只公布NRR数据,中值为102%

不过NRR102%,是好还是差,还真不好说。所以要想彻底去除掩盖,还需要GRR指标,中值为85%,对应约14%Logo流失率。

GRRLogo流失率来看,海外SaaS公司不但有流失,而且还相当高。

(3)扩展收入

这么高的流失率,导致SaaS模式似乎要崩溃,更别提什么增长了。

幸好有扩展收入这个补丁,贡献了37%(中值)的收入。这不但补偿了流失,还贡献了额外的收入流。

(4)渠道收入

所谓的渠道收入,其实包含两块:增值服务商和技术伙伴贡献的收入。

别看渠道收入占比只有25%(中值),但收入的质量却很高。因为获客成本由伙伴承担,这可以提升你的毛利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指标数据,只作为一个基本的范围参考。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探究指标数据的准确性;而是用你自己的收入流数据,通过与参照系指标对比,找出每个收入流的差距。

02

在这个行业做得久了就会发现,SaaS商业模式就像这个世界一样,看起来美好,实则漏洞百出。

SaaS业务要想做到持续盈利,你就必须对这个模式不断地修修补补。

比如,SaaS订阅模式下,流失根本无法避免,所以又发明了客户成功;在减缓流失的同时,用扩展对抗流失。又比如,你以为订阅续费是天经地义?可事实是80%以上的续费,都不会自动发生。

再比如,以业务单点化为特征的SaaS,单个SaaS很难在客户IT环境下独立生存;而随着更多SaaS被引入企业,一堆的SaaS又会形成信息和数据孤岛。

无奈之下,又发明了用集成的方式,构成所谓的SaaS生态。

实际上,除了销售收入外,留存收入、扩展收入和渠道收入,都是模式修补的产物。

03

其实分析收入流指标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改善收入流指标的行动才是。如何调整销售策略,如何扩大并优化渠道,如何做客户成功,才能让收入指标接近正常。

修补SaaS模式漏洞的策略和方法很重要,否则漏洞可能会越修补越大。

比如,针对SaaS的业务单点缺陷,海外SaaS行业采取集成和生态策略;而国内则采用“一站式”的内卷战术。

又比如,针对SaaS订阅模式的流失缺陷,海外SaaS依靠的是客户成功;而国内则对流失不管不顾,全靠新客户销售弥补流失和支撑收入目标。这将而导致整个收入流的失衡。

再比如,海外SaaS增长越来越依赖渠道,而国内对SaaS渠道的理解,还停留在硬件代理商走货的时代。

写在最后

实际上,对一家SaaS公司来说,目前是否亏损、亏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收入流指标改善的趋势。

反之,如果它们长期不能被改善,那么在剩下的有限时间内,由于习惯的惯性,成功改变的机会非常渺茫。

这种公司不但目前无法盈利,未来也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