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臂猿-企业应用及系统软件平台
如果今年营收比去年多了,就是增长?如果多很多,就是高速增长?
对于绝大多数业务来说,这也许是对的。但对于SaaS业务来说,不但不能这样认为,甚至增长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陷阱。
实际上,如果增长的逻辑错了,那么所有的增长努力都将白费。
按照通常的增长逻辑,增长=劳动力X效率。只要你投入更多劳动力,再提升效率,就可能会增长。
对于SaaS业务来说,这个增长逻辑的问题在于,增长的成本和可持续性。
比如,一家SaaS企业靠这个增长逻辑提升销售额,就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销售。但这总会有个极限,且不说销售效率和获客质量的问题,单是增长成本,就让这个增长逻辑很难成立。
实际上,现在SaaS行业销售“人拉肩扛”的程度,已经远超很多传统行业,这就不可能是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要搞清楚SaaS的增长逻辑,先要搞清SaaS的收入结构。
ARR=新客户ARR+留存ARR
即SaaS收入,一部分来自新客户销售的ARR,另一部分来自现有客户贡献的ARR。
之所以强调ARR经常性收入,而不是ACV合同额,就是因为前者是可持续的,而后者是一次性的。
当然,用ACV中非经常性收入去充数,增长的数据会更好看一些,这也没什么问题,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但是如果用它设定下一年的增长目标,这就有问题了,因为每年的运气也不太一样。
理解了SaaS业务的收入构成,你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增长压力了。因为如果一切安好,留存ARR已经替你撑起大部分收入的江山;所以你不用拼尽全力去销售新客户,也可能完成增长的目标。
既然这么简单,那增长为啥还那么费劲呢?
从收入结构可以看出,这个增长逻辑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流失。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月流失率是5%,那一年下来,留存ARR就几乎只剩下一半了。为了能够持平增长,你先把这一半的ARR损失补回来,然后再说增长的事。
显然,这得通过销售新客户来弥补,这样一来,销售的增长压力就大了。
如果不管留存,靠新客户销售来增长,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你得考虑增长的成本和盈利。关键问题是,结果可能“增而不长”,即增加了获客成本、扩大了亏损。因为漏洞的存在,也不一定换来显著的增长。
中外SaaS公司的增长差异,为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实根因就在于这种增长的结构。
奥秘在于,大部分海外SaaS公司的留存ARR,本身也在增长。NRR达到120%、甚至更高也属常态,海外SaaS也不是没有流失,他们能有这么高的NRR,这得益于客户成功的另一块核心业务-扩展。
实际上,扩展是SaaS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关键是扩展基本不需要成本,增加的都是利润。
国内呢?除了我们公司以外,至少我没有看到过,哪家SaaS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中,把“扩展”作为一项经营目标。
即使跳出增长结构看增长,增长本身也不是目的,健康的增长才是。
那什么是健康的增长呢?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和解释,只看两个指标就够了。
一个是CAC payback,另一个是NRR。
CAC payback的通俗理解是:用收入的毛利,来偿还获客成本CAC,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指标反映了销售的效率和效益,可以评估销售投入的合理性。比如,CAC payback为二、三年,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生意能盈利,基本就没什么指望了。
NRR代表了留存的水平,这个不需要解释。
说到增长,就不能不把它和亏损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现在增长已经变成了亏损的挡箭牌。
实际上,健康增长的SaaS公司,只要调低增速,大部分都能很快盈利,因为增长逻辑在那里。
而不健康增长的SaaS公司,亏损跟增长没多大关系。如果一定说有关系,那就是增长越快,亏损就更扩大,因为不符合增长逻辑。
所以,增长有风险,增长需谨慎。
一个SaaS业务,一旦陷入不健康增长的陷阱,再想回头就很难了。因为损失的不只是烧光了资金、创业的信心、业务重构的成本,还有客户。
这些都很难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