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自如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文末添加本人微信,加入中国最大SaaS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包
这两天被王自如的视频刷屏了,他的语录真是能把人噎死:
“说真的(诚恳脸),我都没有看过格力给我开的工资条。每天能听到董总说话就很幸福了”
“新人什么都不会,公司不但要教他做事,还要给他发钱哦(惊讶状)。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
王自如
这一副跪舔领导的模样,可把我恶心坏了。
但是转念一想,王自如身上,又何尝没有自己曾经的影子呢?

曾经的自己,也会为了汇报得到认可,费尽心思琢磨CEO的想法;

为了保住大厂的工作,默默忍受领导的臭骂;

也曾为了谋一个更好的发展,主动(bei po)放弃自己的节假日。

心里都装着领导,却唯独没有自己;

脑子里都是工作,却唯独没有生活。

而这种情况,恐怕还不是孤例。

坦白说,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多少也面临这样的压力?

所以啊,真是“人人都烦王自如,人人都是王自如”。

那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困境呢?

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

永远不要让自己“害怕失去一份工作”!

给大家举个例子:

曾经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部门总监,有个兄弟部门是做创新业务的,有正副两个总监。

正总监是从外面挖过来的,本身专业能力很强;

而副总监则是公司老人,算是正总监的备份。

因为公司每年都要调整一次组织架构,年底的时候他们这个部门就没了。

大领导也没有说裁员,而是让他们转岗去另外一个部门。

结果,正总监大大方方离职了,后来去了另一家大厂继续做自己专业的事情。

而副总监就不一样了,她不知道离开了现在的公司,自己还能去做啥。

我还听说,她哭着求领导,不要把她裁了。

结果就是,她转岗去了另一个新业务。又是一轮折腾。

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那一次整个大中心很多事业部涉及到调整,大领导安排每一个被调整的部门负责人上台给员工说明一下调整情况,算是稳定军心。

我清晰的记得,这位副总监说:“这次调整是公司业务的又一次升级,我也很开心能够去挑战新的领域”。

知道内情的我,那一刻真的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失去现在的工作呢?

我觉得有2点很重要。

一是要在本职工作上做到专业水准,二是要有自己的B计划,即兴趣爱好,甚至是副业。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为什么正总监能够潇洒离去,转身就找到更好的工作?

说白了就是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了优秀级别,这就让他掌握了职场的主动权。

很多同学贪恋安逸,做着不能提升专业能力的工作。

比如某些G端项目,其实就是面子工程,根本不能提升自我价值。

还有一些偏向于人力外包的定制化项目,产品经理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这些同学一旦面临失业,压力就会相当大。

所以我也建议这些同学早点转型,或者立即着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转型的关键是要趁早!大家可以参考这位同学的成功案例:《G端产品经理转行,4个面试,3个offer》

除了本职工作,“B计划”也非常重要。

比如我还在传统软件公司的时候,就非常关注SaaS行业的动态,那就让我有机会在早期就切入SaaS赛道,并成功实现转型。

后来面临35岁危机,我又把SaaS行业的经验与写作的兴趣结合起来,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副业。

更重要的是,我的副业充分结合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比如,为什么我能创建SaaS星球

一方面是由于我本人就是资深B端产品总监;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在SaaS行业拥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我能邀请到这么多知名SaaS公司产品VP,以及大厂B端产品总监来SaaS星球分享的根本原因。

有一些同学也搞副业,但是他们什么赚钱就搞什么,根本没有考虑过以下问题:

这份副业能不能持续做下去?

能不能构成我的核心竞争力?

往往副业没赚多少钱,反而耽误了主业,长远来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了,我做副业也算不上成功,但好歹副业收入早早就超过了主业,如今甚至把副业变成了主业。

我个人的感受是:做副业就像创业,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成功的姿势却很相似。

首先,你必须有一个差异化的定位,即你提供的产品,得让客户有付费的欲望。

其次,营销和交付,你必须得至少精通一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副业的可持续性。

从我身边的案例来看,最容易上手的副业,应该是和自己专业结合的副业。

比如,《决胜B端》杨堃老师的副业,本质上就是他职业生涯的延伸。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还有一种副业方式,就是结合自己的优势,再赶上一波风口。

比如每次直播都是“最后一次特价”的某AI博主,他利用自己的清华博士身份,一年收入就上千万。

还有圈子里很知名的四百击,一年收入几千万,也算是财务自由了。

当然了,除非你有能力赚到一大笔快钱,以至于快速财务自由,那么我们就绕不开这个问题:

我如何把副业做成长期的事业?

我个人是建议大家先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然后把自己的专业能力、人脉资源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那些副业做得好的人,大多在工作中也是表现优秀的人。

这肯定不是巧合。

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但是因为出身于生意人家庭,我见多了“凭运气赚钱,凭实力亏光”的案例,深刻明白一个道理:

短期赢不叫赢,长期赢才叫赢。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自我勉励:

人生很长,不可懈怠,但也不用急于一时。


最后,欢迎扫码添加王老师的个人微信(请勿重复添加),阅读更多干货。

还可以申请加入中国最大的SaaS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大礼包

请用个人微信添加

也欢迎了解:《大厂B端面试必学,最后50张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