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大厂产品经理不是产品经理。”

胡延瑞是前美团产品经理,从大厂出来创业2年多,已经交了几十万的“学费”。

今天,围绕产品经理创业这个命题,延瑞会聊聊他的经验,以及对大厂产品经理的看法。

全文 1.1 万字,建议收藏后看,内容非常实在且优质,我已经看了好几遍。


延瑞的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延瑞在本周四将做客产品星球,直播分享《AI时代的产品经理》,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实战:如何转型AI产品经理?》


以下是延瑞本人讲述:

如果作为产品经理,听我接下来的这些东西可能会受到些打击。因为我不想吹产品经理的彩虹屁。虽然我自己也是产品经理出身,但是我更多发现我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去创业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我发现,产品经理这个圈子,已经开始有些腐朽了,其实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但是还在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说,我非常希望做一个真诚的分享,既是对自己过去的一个批评和反思,也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内容大纲:

  • 一、产品经理创业的局限性
    • 1.1 局限性是怎么来的
    • 1.2 大厂产品经理不等于产品经理
    • 1.3 大厂产品经理创业的五个劣势
  • 二、产品经理创业的优势
  • 三、产品经理创业建议
    • 3.1 产品经理的创业选择
    • 3.2 必须的自我成长
    • 3.3 机会选择上的建议
    • 3.4 交学费
    • 3.5 创业前期准备


一、产品经理创业的局限性

1.1 局限性是怎么来的

先说宏观层面。

什么叫产品经理?我不想说一个高大上的定义,我只想说一点,就是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真正的爆发起来,就是十年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在此之前,大众根本就不清楚互联网产品经理。甚至我印象中,直到 2013、2014 年,产品经理这个概念也没有出圈。大概是从 2015、2016 年才真正的出圈。

过去有一个观点叫做:“产品经理就是一个小的 CEO” ,或者说“培养一个好的 CEO ,那么就先让他去做产品经理”。这让很多不甘寂寞,想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选择做产品经理。其实我当初也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事实上这是个误解,这句话只有在过去十年的黄金时间才适用。而过去的黄金十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迹。

产品经理对互联网对商业的认知其实很有局限性,就体现在互联网的这种商业模式范围以内。当行业兴盛的时候,这个职业很牛逼;但是当行业衰落的时候,这个角色也会衰落。产品经理这个角色,非常有历史局限性。

我给大家具体拆解一下是为什么。

第一个理由,在那个时代,产品确实是撬动市场的杠杆。那个时候流量很便宜,只要你能把产品做好,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流量增长,并且很好的占据市场。这个相信大家比较容易理解。

然后说第二个理由,可能就没那么好理解,我们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有一个很重要的营销学理论,叫做 4P 理论。然后关于 4P 理论的理解,其中某些理解我是从王慧文那边学习到的。当时王慧文在美团内部讲课,我坐在第一排,距离他只有三米,他那节课正好讲 4P 理论,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4P 是营销学名词。美国营销学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教授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提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4 大营销组合策略即为 4P 。产品( Product ) 、价格( Price ) 、渠道( Place ) 、促销( Promotion ),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为 4P 。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跟传统的商业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把 4P 变成了 3P 。

什么意思呢?就是产品即渠道。

当你做一个产品,一旦获取了用户,用户留在你平台上,这个时候当你去推出产品新版本的时候,你的代码可以直接更新。那么这个时候“产品即渠道”。这就意味着产品经理既在负责产品( Product )又在负责渠道( Place),那自然就很牛逼了。再加上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又规避了 Price(定价),那就更简单了。产品经理自然在业务里是掌握了大权的。但是回归到今天,其实某种程度上又回归到了传统商业。当互联网行业回归到传统商业的时候,Product 仅仅是要素之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要素,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 Place 和 Promotion 。但这两个方面,产品经理并不擅长。所以说在今天我反而觉得市场的同学、商务的同学或者运营的同学,要比产品同学更适合创业。这是我的一个宏观判断。

你把一个商业模式做起来,并且赚到钱,你既可通过经营赚取利润,也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售卖资产。那么创业就存在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生意模式,一种是资本介入的上市模式。黄金时代的互联网,大多数都是资本介入的上市模式。因此大部分产品经理对于如何去做生意赚钱,是完全不理解的。甚至对传统的生意过程既缺乏认知、又缺乏敬畏。

那么你以为产品经理就真的懂融资嘛?其实也不懂,因为他只是见过,也不是创始人,所以他对融资模式背后的原理,其实也不理解,所以这就导致产品经理本质上,是不理解创业的。


1.2 大厂产品经理不等于产品经理

再看微观层面。我要说一句话就是:大厂的产品经理不等于产品经理。

这里说明一下,我不是指那种已经做到大厂部门总经理的那种他们也不是我今天分享的受众,他们这种人出去创业也完全不需要听我的分享。

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在大厂做一个基层的产品工作,就可以定义为产品经理了。这个其实是行业对产品经理的一种捧杀。大厂的基层产品经理,我觉得更应该叫做“产品设计师”。因为他们并没有整体去经营一个产品。“经理”是什么意思?经理是经营管理。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没有完整的去经营管理一个产品的经历。

另一方面,一款产品的表现形态,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产品。大部分产品经理哪怕是在负责设计产品,也一直是在设计一个“信息产品”。而信息是从真实世界里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信息的采集过程,很可能是由公司里的销售、运营、市场这些角色去承担的。那么,产品经理就会局限在信息产品的设计上,而感知不到真实商业世界了。

另外,产品的形态是非常多样的,很多领域的产品,大厂的产品经理根本就不懂。

我们再看下大厂产品经理的生存现状,我用一句话概括:很痛苦,但是缺乏改变的勇气。

为什么痛苦?因为来大厂做产品经理的人,一开始都是抱有一腔热血的,本来是想造航母的,结果进入战场之后,在扭螺丝。缺乏自主性,上升路径狭窄单一,工作内容越来越技术化。从事些重复的劳动,重复的思考方式。我说句不好听的,可能越做越傻了啊。

同时,缺乏改变的勇气。因此,本来素质很好,很优秀的同学,被大厂圈养起来,丧失了在丛林里搏杀的能力,既丧失了在丛林里搏杀的资源,也丧失了在丛林里搏杀的性格。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典故:王兴他做美团做得那么成功了,他接下来奋斗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他有一次在饭否上发表了一个动态说,每当他想起五万年前一个原始人,需要每天跟野兽搏斗才能活下去的时候,他就又有了奋斗下去的动力。也就是说,创业就是搏杀啊。但是我感觉大厂的产品经理已经丧失了搏杀的能力。

另一方面,大厂产品经理呢,有一个不错的收入,并且有了一定的光环,就导致大家很不愿意去舍弃一些东西,也是一个很要命的点。

上面这两个点加起来,就导致大厂产品经理缺乏改变的勇气。

1.3 大厂产品经理创业的五个劣势

我会从五个方面来分析:视野,技能,资源,性格和思维方式。


1、视野:行业视野、商业视野、资本视野

大厂产品经理,首先缺乏行业视野。因为大厂分工越来越细,很多产品经理的工作越来越中台化。这就导致离行业很远。今天的产品经理,其实对任何一个行业都缺乏真正深入的理解。产品经理只对一个行业是非常深入了解了,这个行业就叫做“软件开发行业”。

举个例子,我毕业以来,做过机票产品,做过保险产品,做过酒店产品,做过二手车产品,但是对这几个行业我都不了解,只是了解一点点皮毛。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品经理如果想要创业并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最好选择软件开发行业本身。品经理非常了解怎么开发一套软件,对这个过程中的人员管理、成本结构等等都非常了解。比如说做一家外包公司,我觉得挺好的,或者说你做一个 SAAS 公司是很好的,这都能体现你的优势。

其次缺乏商业视野,没有经历一个商业闭环,没有做过生意,没有实操过,就不理解一个真正的商业闭环到底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产品经理对商业闭环,说不好听点,是处于一种意淫状态。在高谈阔论,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词汇,看似深刻有趣的洞察,都是在自我感动、自嗨。这个东西拿到市场上没有一点用。我想说的是,从理论而来的理论,不仅没有用,仅仅是一种游戏,如果拿它来指导实践,很多时候是很危险的。只有基于大量的实践去抽象出来的理论,才能真正的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第三个叫做缺乏资本视野。就是产品经理完全不懂别人为什么要投资你。或者你都不知道这个投资机构到底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你以为的那种资本的思考方式,是资本通过媒体包装出来的,包装了一套很高大上的说辞。实际上资本是赤裸裸的,也会有些不理性的行为。所以说,从这个层面,我建议大厂的产品经理去认识一些创投圈的人,或者是连续创业者,多跟他们聊一聊,都有助于你去开拓视野。



2、技能

在技能层面,产品经理具备的技能,咱们都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产品经理,不具备技术能力。这个在今天来看还好,反正我们也不靠技术去创业了嘛,这个倒不算特别大的尴尬。

但更大短板在于,你不具备内容能力,低成本高效率的做营销的能力,这是一个很致命的事情。今天的营销策略就是靠内容。

后你缺乏销售能力,缺乏一对一 去 BD 大客户的能力。

甚至你也缺乏管理能力。你怎么去说服一个团队跟着你干活?当你的手下不再是大厂那种 985 出身的那种人才(自驱力强根本需要管理)的时候,当你公司很小,你真的需要去做管理的时候,你有没有管理能力?


2、资源

产品经理也缺资源。没有客户资源。

产品经理的人脉,主要集中在大厂内部的中台部门。你有一帮很好的产品经理、工程师的朋友。这个事情呢,放在五年前、七年前,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那个时候你去拉上一批产品技术,开发一个 Demo ,写个 PPT 出来就能融资上百万。但是在今天,这个是故事已经不复存在了。

今天,你没有资源,在你创业初期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呢,这个点相对来说是可以弥补的。技能、资源的弥补,都是有解决方法的。

但是视野其实会更难弥补。因为视野的弥补,对自我反思跟学习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一点。



4、性格:缺乏改变的勇气、眼高手低、道德洁癖

大厂产品经理性格的缺点,保守、缺乏勇气

大厂产品经理已经被圈养起来了,非常的缺乏改变的勇气。大厂产品经理,在国内几个大厂无非是跳过来跳过去,我身边的朋友可以说已经把大厂跳了个遍了,无非就是涨涨工资,甚至 Title 都涨不上去。今天大厂内整个阶级固化很严重了,想晋升都晋升不上去啊。

为什么不愿意和不敢失去手头上已经掌握的那点东西呢?因为它是保证产品经理在一线城市过一个不错小资生活的一点保障。

但是不敢失去,就意味着新的东西进不来。

第二个性格问题是,眼高手低。产品经理是一群非常眼高手低的人,我自己也是这样子的。为什么会眼高手低?有三点原因:

  • 产品经理是一群喜欢思考抽象事物的人,没办法,这就是工作赋予的。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抽象思考能力的人,不好意思,你想做产品,你还做不了。因为产品经理就是要把具体而复杂的业务过程,抽象成一套本质的能够编码的一个流程。但是反过来说,喜欢思考、强抽象思维的人,对于特别具体但缺乏深度的执行,往往是看不起的。我之前也经常犯这个毛病。
  • 习惯了平台模式,大生意,规模化。因为我们都在大平台,做的都是平台的商业模式,做的都是非常大的生意。平台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我们习惯了规模化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小业务里面的特例,需要你一个一个去服务解决问题的,往往是看不起的,缺乏耐心和兴趣。
  • 产品经理往往幻想抓住问题的本质,然后靠一套产品或创新模式去颠覆,然后规模化、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并且产生非常高的商业价值,产生非常高的杠杆。这个机会在过去黄金时代是有,但在今天真的已经没有了。

第三个性格问题,叫做道德洁癖。这点我不想展开说,因为这个其实有点 zz 不正确。你真的去创业的话,你就体会到了。当然,当你的生意做得更大的时候,就要超越这个层次。

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都有道德洁癖,导致他们很多事情做不了,所以说,不代表你受教育程度越高,你越能赚钱,也不代表你越聪明,越能赚钱。赚钱和聪明,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要做点生意赚钱,只要聪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有时候太聪明反而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其实我身边认识的一些并不是很聪明,或者说出身很草根的人,他们反而能赚到不少钱。



5、思维

今天的产品经理,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非常技术化了。你们今天其实全程在跟工程师合作,你们的思维方式已经非常接近程序员了,已经非常技术化了,追求抽象、计算、控制和确定性。但是创业往往面临的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一个环境能让你去做计算和控制,也做不到确定性。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多元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演绎的模型,或者说足够的同理心,或者一些感受的方式等等。它需要的是你更丰富的人生阅历。读了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甚至整个人生经历过一些大起大落,你才能具备这些思考方式。不是说你读书读的很牛逼,就能具备的。

做题家,我们都是做题家,但做题家的思维方式,在创业里面其实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


以上,我说了很多产品经理的这个劣势啊,这个是把产品经理打压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产品经理还是有它的优势啊,我们把这个能量再往上提一提。产品经理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二、产品经理创业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个人素质高,可塑性强,也是足够聪颖。

这点,大家绝对不要怀疑自己。或者说,当你创业不顺利或者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怀疑自己不够聪明。

不聪明做不了大厂产品经理,因为这个行业无论从选拔机制上还是工作里的挑战,都要求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第二个优势,产品经理有一定的战略思考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只说有一定,而不是说牛逼。

这个能力,还是比较罕见的。那种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点点摸爬滚打出来的人,他们很善于做一个微观的生意闭环,但是他们其实很多时候在战略能力上是不强的。

如果说产品经理能够把战略思考、深入思考的能力,真的踏踏实实的跟某个行业结合,之后他能够达到的上限,一定是要比那些没有进过大厂的人做的更好的。

这点我是确信无疑的。我们举个例子,王慧文在清华那个产品课,在产品经理圈子里面非常受追捧。其实那个在我看来,与其说叫产品课,不如说叫战略课。真的能够把那些内容吃透,真的就具备了不错的战略能力了,并且这个战略能力已经足够支撑你把一个生意做到规模不小了。

第三个优势,叫做对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力。

这个可以说是产品经理在技能层面的老本行、独家优势。

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些行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是很落后的。我所处的自媒体营销行业就是如此。大量的小营销公司,还在靠一个 Excel 表格在办事情。尤其是当我们是一个自媒体时代的时候,媒介非常分散的时候,你需要同时搞定一千个小红书博主的时候,还在一个一个查博主的主页,手写回贴。在这个场景,技术优势可以发挥作用了。

为什么我现在的业务能够做还不错,就在于我发挥了自己作为产品经理的优势,找到了一个可以发挥我优势的行业。作为一个外来人,差异化地杀入这个行业。

第四个优势,叫做对平台模式有一定了解。

如果你足够牛逼,创业的模式真的是平台模式,那么你作为产品经理的职业背景,就要远远领先于那些没有经历过平台模式的人。他们完全没有平台的思维模式。

以上四点是我总结的产品经理创业的优势。整体来说,是一个拔高天花板的优势,但不是一个让你能够迅速起步的优势。如果你能够克服自己起步的缺点,那么你的天花板会很高。这点我是毫不怀疑的。

最后,我会给想要创业的产品经理给些建议。

三、产品经理创业建议

3.1 产品经理的创业选择

首先,现在已经早就没有黄金时代的创业环境了,大家去听一下然阿姨播客另一期嘉宾分享。从市场上投资机构的数量变化,也能看到这个趋势,从 2013 年有几万家创投机构,到现在真正频繁出手的只有小几百家,这个就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如果创业还打算走融资模式,目前只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创业者的人脉、履历背景超强。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么强的背景,那么我们不考虑背景的情况下,还剩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有一个特别颠覆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不表现为互联网的技术了。然后再有一种,就是你对某一个行业有特别深入的观察,能带来特别牛逼的模式创新。

但是在我看来,一般大厂产品经理都不具备这两种能力。

产品经理在大厂,靠着那个巨额的融资,烧出来的一些独特的经验,培养那些独特的技巧、思考方式,我现在可以把它定义为“屠龙之术”。“屠龙之术”非常高大上,但是在实际的创业中可能并没有用武之地。因为没有龙让你宰啊。另外,这种模式本身就很贵,资本回报率其实已经很低了,没有资本为它买单。

还有大厂产品经理熟悉的平台模式,或者说靠着产品体验的不断优化,去开拓出新流量的模式,这种方式也已经不太有机会了。

我们看一下当下的创业环境下的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作为参考吧:

  • 自媒体。自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为什么?成本低,可以创造价值,商业闭环也很简单,卖卖货或者接广告,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商业闭环。
  • 销售环节做的一切创新,包括运营创新、管理创新。比如某些私域公司招一千个人,每个人发五台手机,你就去卖货,卖了给你提成。
  • 社群收费的模式,只要你把自己的 IP 营销出来,也是很牛逼的。像群响、生财有术,也是可以赚到很多钱的。
  • 知识付费。只要在一个单位流量的成本模型跑通的情况下,去追求裂变,规模化增长,就是一个好生意。
  • 服务企业。一单一单的服务大客户,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这个服务机构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来建立壁垒,然后不断的科学优化内部的管理流程来提效。
  • 还有就是现在创投界出手比较频繁的一种商业模式,就是新品牌。但你要去打造一个品牌的时候,是需要很多钱的,是需要大额融资的。这种模式不属于一般的创业者。

以上是当下一些比较典型的生意模型。那你会发现这些生意模型,其实都是运营驱动或者是销售驱动的,也不太需要产品驱动。

3.2 必须的自我成长:角色转换

如果你要创业,我最大的建议就是注意角色转换啊。

角色转换很困难,很多产品经理创业的时候还是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还是按照产品经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手里拿了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或者说叫路径依赖。这就会死的非常惨。

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你是一个商人。

最大的阻碍不是学习难度,不像你去学一门大学课程一样,是一个思维上特别困难的事情。

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绝大多数东西,在思维上真的很简单,并不困难。

真正的困难在于心态层面,就是你以往的经验带来的思维惯性、性格惯性,导致自己不太愿意去接触新的东西了。

你想学会新的东西,前提是杀死过去的自己,把自己格式化,或者用一个创投圈很愿意讲的话,叫做空杯心态。

我创业过程中,就是在不断的杀死自己。不断抛弃自己以前有的东西。

这边再举个例子:

雷军把金山做上市之后发现,自己那么勤奋、那么努力又那么聪明,做起来的公司,为什么市值上比互联网公司差那么多?他就非常痛苦。雷军做小米之前,他是有一个把自己过去彻底格式化的过程,他真的做到了空杯心态,他才能把小米做出来。

3.3 创业机会选择上的建议

1、机会选择上的第一个建议,尽量找自己熟悉,能发挥自己独特优势的行业。

最好是既能发挥你的行业优势,又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行业。这两点同时具备,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这边举个例子:

我在去哪儿的一个同事。他是早期员工,从技术转到产品经理。他伴随着整个去哪儿机票的发展,所以他就非常非常清楚票代这个行业到底是怎么玩的,并且有些行业资源。后来他就出来做了一家国际机票的票代,在短期内迅速杀到了全国前五。因为他既懂行业,又有技术驱动,两点优势都被他占据了。相反跟他竞争的那些人,都是一些高中生或者甚至高中都没毕业的,所以他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如果不能同时具备两个优势,那么你至少二选一。要不然就是发挥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找一个新的行业去学习行业,然后靠新技术差异化竞争。我现在就是这么个状态。

要不然就是彻底放弃你作为产品经理对信息技术的优势,比如说你原来是从事某个行业,你懂这个行业,你看到了还有哪些弊病,这个时候就尝试用运营的手段或者商务的手段去把这个行业做好。这是二选一。

如果说这两个优势都没有,那你大概率会死掉。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学习机会,但是不要往里面投太多的钱。

2、第二个建议,就是降低创业成本,不要做特别大的事情。

第一次创业,很难很难做成。要把一个明确的痛点做到极致,成为行业里的第一名。然后想清楚谁为你买单。你把十个点做到行业里面第三名,不如把一个点做到行业第一名,因为它会带来品牌溢价。你真的把一个事情做到行业第一名,你就可以拿这个东西去撬动更大的资源。也许你只是一两个人的小团队,对方也许是一个三百人的大公司,但是你恰好做的这个点就是解决他的难题。这个时候就算是对方公司的老板,你们俩的身份也是对等的,可以谈一些业务。

这是一个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说我做的这行业,其实只要有一个特别小的产品机会点,就把那个点做到位,卖钱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你拿这个点跟行业里面的头部 MCN 去聊天,他们都很愿意接待。

3.4 交学费

创业肯定需要“交学费”。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你刚来,一定做不成啊。得留下一些空间,让自己踩坑,多死几次。你的第一个项目或是第一年,就是用来失败的。看清楚自己哪里不足。这些是要经历失败才能知道的。

事实上,只要经历一个项目的失败,甚至往里亏个几十万,你就能锻炼出一个创业者的素质。你已经是一个悟性非常非常高的人,就适合开展第二段创业了。

关于交学费,我有两个小建议:

第一是说不要一次就死透,你可以多死几次,每次死一半啊。超级赛亚人,每次受到重创,然后迅速恢复,之后就会变得更强。但是彻底把他打死了,然后又没有龙珠恢复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变强了,对不对。

第二个就是说,从别人的死亡中去学习。就不一定所有事都需要自己死的。你们知道怎么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吗?伟大的艺术家很多时候要去描述痛苦,但是他不可能经历所有痛苦,真的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别人倒霉,他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3.5 创业前期准备


1、科学看待打工和创业的关系

你既然已经清楚上述困难,还就是要创业,那么请你在打工的最后一年科学划水。

我说的东西,没有 zz 正确,只有事实正确。留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准备,去做调研。我在上一篇说过,我在瓜子工作期间,工作日上班,周末就全国飞。

我刚才说的那个机票创业成功的老板,他比我更传奇。他因为在公司足够久,并且人脉足够好了,所以他跟老板商量说:我半年之后一定会创业,那么给我半年时间,我在这边呢,不干活也不捅篓子,之后我离职。他大老板居然真的同意,前提是你真的是一个足够优秀的人,大家真的很信任你,愿意帮助你。

还有一件事,是如何利用现在的工作增加自己的积累。很多早期的淘宝小二,都出来,做一个很好的公司,在阿里生态里分一杯羹。事实上在我的创业准备的过程中,我同样以产品经理身份认识了某国内一个比较大的交易平台的一个COO,当初就是因为他想跟我聊交易平台的一些逻辑才认识的,现在关系不错


2、多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提高社交能力

这一点极其重要。

有一个大哥,是我亦师亦友的伙伴,他是连续创业者。他无论对创业还是对融资都非常清楚。我对融资一点都不懂,所以说我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聊。他随时都愿意跟我聊。其实请一个 FA(融资顾问) 很贵的,我真的要给他掏钱的话,我可能要给他掏很多钱,但是我其实一分钱都没有给他,他一分钱也不要我的。

其实我现在那些生意伙伴、咨询顾问以及融资机会,都是靠社交发展起来的。你如果再往后走,会发现可能这个圈子就很小,你只有融入这个圈子,你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你融入不进去,你就做不成。努力去做,一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你们社交的建议就是:你已经这么懂产品经理,已经这么懂程序员了,那你就不要再刻意去结交产品经理或程序员朋友了。你要找到一个通往新世界的桥,你就会打开一个新世界。

我的创业人脉,是从零开始的。但人脉是可以积累的,是可以发展的。发展的时候,要清楚自己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如果说对方是大佬,比自己段位高很多,也是可以结交的。你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或者行业不对称,找到些差异化的价值。大佬也不是全能的,有些东西恰恰是你有,而他们不具备的,对他来说就有价值。你就可以通过这个,来发展跟他们的关系。不要害怕,真的没那么难。在我创业之前,我认为需要去搞清楚一个行业,最好的方法,就是搞清楚这个行业里面最头部的一家公司。想搞清楚头部的公司,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找他们的老板聊。我就直接通过一些方式找到他们老板。也许对方也是功成名就,很有头有脸的人,没关系,我先跟他聊天,表达些我独特的思考,吸引他的注意力,建立小小的社交关系。大佬虽然很忙,但都还是很谦卑的,不会很傲慢。他们只要能看到你有些闪光点,是愿意跟你交流的。我在北京的时候就经常杀到一些公司,跑到大佬办公室里面和他们聊天交流。

不要怕,这样做,又能失去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对不对?所以说这个事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创业要脸皮厚,这是一个大俗话,但是这个背后有更高大上的理论。其实我创业之后面临很多困惑,需要修炼自己内心的时候,回顾了很多中国传统哲学的东西,尤其是“心学”里面的东西,包括一些佛教的智慧。你们如果也看这些,就会知道,脸皮厚这个事情,背后是有一些哲学依据的。如果你脸皮薄,不单纯是性格问题,是你的思考方式不对。

最后总结一下:追求弱关系。如果说你是做社交的产品经理,你大概知道什么叫弱关系。如果说你看过创新的扩散或者传播理论,如果你有一点图论的知识,做过一些网络分析,你也会理解,弱关系是多么的重要。你如果能找到一座桥,你就能打开一个新世界。


3、关注各行各业的信息

本质上,大部分赚钱机会,根本上就是信息差。

你一定要获取即时的信息、真实的信息。过时的信息会误导你,虚假的信息也会误导你。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主动的筛选信息源头。有些特别优秀的科技媒体,是要刻意去关注的,因为他们真的能做到调查这个职责,给出一些高质量的信息。但是你要知道,大部分的媒体就是垃圾,都是些营销上的东西,你就不要去看。特别优秀的科技媒体可以看。

一些创业社群可以去参与,我也不是给群响、生财有术打广告,他们两家我都掏过钱。确实在他们那里,我学到很多东西。

建议要根本上去洞察信息的传播规律。建议大家读一读传播学的东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找到你身边一个做内容、做自媒体的大佬,跟着混三个月,你就理解传播了。

我非常幸运的是,创业以来,认识了一个自媒体大佬,是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毕业,并且已经在传播行业多年。从微博时代到今天,无论是抖音啊,还是其他媒体,这里面的商业模式,他都门儿清。我跟着这个大佬一起做生意、聊天。观察他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他的论断,很有可能会冲击三观,听了一头雾水。但是跟这样大佬一块玩,你才能真的懂什么叫传播。


4、心态准备

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出来创业要做好不断被挑战人性底线,蹂躏你的人性的心理准备。一定要做好你的三观被打碎再重建的准备。这是一定要经历的。如果说你在创业之前经历过长期的痛苦,并且能够战胜这个痛苦,你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前期的铺垫。

我不避讳的跟大家讲,我有过十年的焦虑症,斗争十年,最终我把它战胜了。所以说我为什么我第一次创业可以相对顺利,就是因为创业过程中遭遇的那些痛苦跟我的焦虑症比起来,毛毛雨啊。

如果说你过去也遭遇过巨大痛苦,最终又走出来了。那恭喜你,你适合创业。

创业,必须足够坚强,只要你还没死透,你就得坚持下去啊。保持长期主义,这是一定要的,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取得成功。


5、弥补你的短板

你必须得努力具备商业思维,然后你必须努力具备传媒、营销的思维。在今天,你如果没有传媒思维,营销思维跟商业思维,那你就不要出来创业,一定是死翘翘。

再提两个具体的小建议就是:

  • 一定要关注传统行业。一定要把过去已经做过的生意剖析一遍,对传统行业保持关注。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今天很多生意都是传统生意的翻版而已。你要是把传统的行业都看懂了,你再看今天很多生意,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要以为自己在互联网高薪行业,就看不起那种传统生意。

  • 第二个建议叫做关注小公司。你的目光不要永远盯着 BAT、美团、字节,没有什么看的了。他们的任何决策,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多关注小公司、创业公司,观察他们的生意是怎么做的。关注这个小公司的老板,他的个人成长路径是什么样子的?最好能够跟那些老板结交到朋友。只要你足够敬畏传统行业,或者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其实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商业思维成长最快的过程。

以上,这一切讲的都是我真实感受的东西。它们背后都可以被大量的案例去佐证。我有很多身边创业朋友的案例,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可以来佐证其中的观点。但是今天时间有限,下次我们再聊。

完。

最后,欢迎添加王老师的个人微信(请勿重复添加),申请加入中国最大的B端产品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大礼包。
请用个人微信添加

也欢迎了解王老师亲自主理的产品星球,单节不到5元,近期还在筹备AIGC产品经理训练营,星球会员免费参加。

点击领取优惠券:《产品星球,近期可能大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