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之下,寻找品牌逆势增长的力量


文/海哥(公众号:海哥商业观察 ID:hgsygc)


疫情三年,一年难过一年。


于是,我们看到,任正非又一次出来喊话: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如此情景,我们该怎么办呢?作为老板、创业者、营销从业者,我们是要龟缩起来蛰伏过冬,还是危机中寻找希望、契机和信心?答案显然是后者。因为,商业从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事实上,也有很多我们看到的品牌,响当当的知名品牌,它们都是这么做的,也都在疫情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它们的挣扎、不服输、进取中,无不都在告诉大家:企业并非一定要在疫情中、灾难下坐以待毙,而是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来持续发挥自己的价值。逆境之中一定有方法、有力量,可以驱动品牌的增长。而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去找到它。



01

这些品牌逆势大增


8月29日,拼多多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的营收为 314.4 亿元,同比增长 36%,毛利率达74%,净利润为88.96亿元。拼多多能够交出这样的业绩,完全超出了人们对其一贯的“低价烧钱”的认知,原来小商品里却藏着丰厚的利润。


拼多多能够在这一季度逆袭,很重要的一个点就在于:它坚持持续多年通过“百亿补贴”强化“在拼多多也能买到大品牌”的认知,而疫情的绵延不绝让它成为了众多品牌低价清库存、回笼资金的重要渠道。



除了大平台,更多的成长型品牌今年上半年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增长。618期间,有颗树内衣销售达1.8亿元,是去年的约3倍;空刻意面,5月和618销售均破亿,成为速食领域第一;美容仪器Ulike上半年25亿,准备冲刺全年50亿元;在行业下跌超两位数百分比的情况下,英氏上半年线上线下双增长,超越小皮、嘉宝、亨氏,登顶辅食第一。


新锐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也在整个疫情期间取得了规模性增长。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8.65亿元、16.5亿元、25.66亿元,最近两年增长了近3倍。在乳业伊利、蒙牛双寡头格局之下,认养一头牛成功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将有望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这些品牌的逆袭、突围告诉我们,增长从来没有停止,而是每一天都在发生。根本区别在于,为什么取得增长的是这个品牌,而不是你的品牌、他的品牌。



02

为什么它们成为幸运儿?


在这些品牌中,空刻意面是最让人陌生的一个品牌。空刻意面成立于2019年,当年8月才登陆淘宝开店销售,至今连续三年天猫意大利面销售第一。它是天猫和抖音上的第一个亿级速食意面品牌。2021 年,其天猫旗舰店年销售额为 3.26 亿。2022 年 5 月,其全渠道单月销售额破亿。欧睿数据显示,目前空刻位列全国意面零售额第一。


那么,空刻意面凭什么创造了奇迹?它是这样做的:


1)选对了品类。意面本来就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在西餐厅里,人们隔三岔五吃一餐意面是很常见的事情。数据显示,到2027年,中国意面市场预计将达到 30 亿美元。



(2)定位高端速食意面。与米其林三星总厨联合研发,以精致、高端作为产品品质为基础,空刻搭配好肉酱包、调料包,解决了消费者“不会做、做了不好吃、没空做”的痛点,让消费者只需15分钟就可以做出西餐厅一样的意面。


(3)营销层面,抓住抖音直播带货风口,在小红书、B站种菜逐步破圈,通过分众电梯广告锁定主流人群。今年,空刻以“只做妈妈,不做饭”作为广告语开启全国大规模分众电梯投放,引发了妈妈群体情感共鸣,获得超过40亿人次曝光。


辅食品牌英氏忆格也在今年上半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英氏忆格主打“分阶辅食”,为强化这一理念,今年在分众电梯开启大规模投放,不但收获了销量的增长,而且品牌好感度也实现了较大的提升。


此外,妙可蓝多、Ulike等消费品牌更是近年疫情之下逆势爆发的“常胜将军”。妙可蓝多通过重度投入梯媒抢占了国产奶酪品牌崛起的红利,超过曾经的第一名百吉福,连续多年霸榜各大平台奶酪品类榜单第一。同样的投放思路,Ulike实现了从网红品牌到公众品牌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Ulike全年销量从2020年的14.6亿上涨到26亿,而2022年仅上半年销量就已突破26亿。



03

品牌不能染上“疫情心态”


类似上述品牌取得逆势增长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赘述。我们再来进一步谈这些品牌为何能够逆势取得增长背后的逻辑。


(1)人心即品牌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人心才是一个品牌真正的底色和发展的动力。疫情之下,品牌如果能做到与顾客站在一起,帮助顾客共度生活的难关。顾客的心也自然和这个品牌联结在了一起。


对于空刻意面、英氏忆格等品牌也是如此。只有空刻真正不负高端意面的品质和体验,消费者的味蕾和心就可以被征服,才可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或成为首选。所以,一个真正成功的品牌,并不在于自己认为是什么,而是消费者心里认为它是什么。



(2)坚持做正确的事


坚守品牌十分重要——无论任何时候,做自己该做的正确的事情。疫情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品牌不能为用户服务、不能与用户产生互动。如果你是一个儿童艺术培训机构,因为疫情不得不关闭,你还可以通过线上工具推出线上课程,保持与学员的互动,陪伴他们度过一个难熬的时光。


如果你是一个3-5亿元销售规模的品牌,正在向10亿级规模冲刺,则可以像妙可蓝多、认养一头牛、Ulike一样,进一步去强化自己的优势,制定系统化的营销方案以占据品类的头部位置。因为,这个时候意味着更多的小品牌和长尾市场受到抑制,市场集中度会向更大的品牌倾斜,中型品牌迎来了向大品牌迈进的机会。



(3)一切经营行为基于品牌展开


人心即品牌。同时,品牌是一种信用资源。从一个品牌运营的所有环节来看,最终的效应都会体现在消费者身上。所以,对于品牌价值和精神的坚守、维护,应该根植于品牌、企业的日常行为之中——产品上、服务中、营销行动里。


在日常经营中,“一切经营行为基于品牌展开”可以细化为:品牌的定位、价值是不是符合消费需求、市场特征,产品和服务是不是足以支撑品牌的价值,品牌表达和传播是否能够最大化放大品牌优势、传递核心价值,而不仅仅是单纯追逐短期销售而牺牲品牌长期价值。


这里面,在我们日常的营销行为中,如何平衡流量和品牌投入就是一个典型问题。流量广告解决的是“买它”的问题,而品牌广告是解决“爱它”的问题。没有“爱”的“购买”,是一夜情,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如果从品牌角度考虑,就要考虑“品效合一”的问题——实际上,“品效合一”是一个伪命题,而“品效协同”则是可以追求的目标。


比如,某火锅连锁品牌,通过菜品打折冲销量,是“流量”思维;但如果它把每天剩下的还可以食用的多余蔬菜,常态化的送给周边需要的居民,则可能因此而吸引来源源不断的顾客。这是一种公益属性的“品牌营销”行为。显然,后者就更接近于实现“品效协同”。



实际的研究结果也验证了以上观点。凯度研究报告显示,70%的销售由品牌资产贡献,发生在中长期,而短期直接转化实现的销售只占30%。因此,对于新品牌而言,0到1的起步阶段可以依靠流量打法,积累用户基本盘,完成品牌冷启动,但70%的长远销售和品牌的长远经营则要找到更大的流量池,和对用户心智影响更为深入的渠道。


尤其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更稳妥、更具确定性、信赖感更强的品牌上。而明智的品牌,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加大投入,抓住行业投放的空窗期从而获得高于平时更高的回报。品牌是商业世界最大的马太效应。疫情和危机,放大的是同质化弱品牌的困境,却也恰恰是强品牌的大机会。


来源:海哥商业观察



往期回顾



点击“赞”“在看”

您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分众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