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打造小而美的市场部


对于ToB初创企业而言,建立精干的市场部能够提升业务战略落地的效率,大幅提高营销工作的投入产出比,提升品牌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和牵引,还能够培养并留住有潜力的营销职业经理人,让他们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而同步增加自己的阅历技能、丰富职业生涯。

来源  /   Bizmeme探趣业务迷因  (ID:Bizmeme  

作者 /   董金伟 



我从事营销和营销管理咨询工作很多年,看到多种类型的与营销职能相关的组织,都被冠以“市场部”或者“品牌部”的名字,但从事的工作范围千差万别。


例如,有的“市场部”是公司最高领导人的媒体关系团队,只负责高管成员的对外发声;有的“品牌部”做的是产品营销的工作,负责销售线索的获取并帮助销售人员孵化既有的销售线索;有的“品牌部”只做公司内部的雇主品牌工作,进行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建设;还有的公司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品牌部,互相争夺对内对外发声机会和资源……


以上这些例子中,市场部的名称、职能都出现或多或少的错位,有可能导致分工不明确,人浮于事,很难量化产出、提升绩效,或者工作安排无序,产生大量不必要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内卷),不仅影响公司业务,也会对市场部员工的经验积累和职业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ToB初创企业而言,建立精干的市场部能够提升业务战略落地的效率,大幅提高营销工作的投入产出比,提升品牌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和牵引,还能够培养并留住有潜力的营销职业经理人,让他们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而同步增加自己的阅历技能、丰富职业生涯。


建立精干的营销团队,只需要通过三个步骤来理清思路,但每个步骤都需要对公司的业务战略,以及公司业务对市场部的定位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


步骤一:市场部做什么(使命和职责)

步骤二:分清市场部的使命、工种岗位和能力需求

步骤三:根据能力获得方式,设计市场部组织



ps: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为防止失联,请大家把我们设为星标????,否则可能无法再收到我们的推送。

点击下图即可三步完成星标

·

·

·

·
·
·

·
·
·
·



步骤一:定义市场部的使命和职责——做什么


市场部的职责范围规定了部门所要从事的工作。对于比较初级的市场部,所从事的工作不成体系,要做的事情比较具体。


市场部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大类,洞察,公司品牌,产品营销(增长)。有的公司将洞察能力放在战略部或者产品部门,不纳入营销体系,我们暂且把洞察部门建设放在一边,本文不做讨论。但洞察能力对营销非常重要,其他营销职能需要经常调用。


“品”和“效”


除了洞察,广义的营销主要分为公司品牌(品)和产品营销(效)。“品”,围绕着对内外说明我是谁,我服务于谁,我怎么看这个世界,我要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品”支撑了公司的存在和长期发展,可以理解为“立命”


“效”围绕着我卖什么产品和服务,这个产品和服务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好处,与业务中短期的增长强相关,中文可以理解为“安身”。笔者一直认为,产品品牌属于“效”中的产品认知和熟悉接受阶段,而不是公司的品牌建设。


国内营销圈里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品效合一”,这里的“品”和“效”指的是产品品牌的塑造和需求激发,这里的品本来就是效的第一步,两者本身是一致的两者,所以当然也是合一的。


品牌(公司品牌)包含很多进一步细分的工作类别:品牌战略和品牌管理、广告、文体赞助、企业社会责任、雇主品牌、媒体关系、政府关系、分析师关系、学术机构关系等等。


产品营销的工作就非常繁多和琐碎,主要分为几个大类:市场战略(也可以说成营销战略,在笔者看来两者可以通用),市场管理,产品营销,营销战略落地(营销执行,Demand Generation,含大部分的营销动作)等等。这里面最大的一类就是营销执行,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字营销、会议营销、内容营销、ABM等等都会落在这个大类里面。


跨目标的营销动作


有些朋友会说,有很多的营销动作是跨公司品牌和产品营销的,比如公司旗舰大会、社交媒体运营等等。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些活动看似是跨品牌和营销大类的,但是针对公司品牌塑造和产品营销两个目的,真正在动作和内容设定的时候,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针对公司品牌塑造的社媒内容,是面向大众、媒体、政府和影响者;针对产品营销的社媒内容是针对目标客户和使用者;两者完全不同。


如果有人坚持说他们是把两者混合在一起的,那么可能是内容和传播平台渠道选择恰好有兼容性,或者就是对目标受众的分析不准确,内容针对性不够。这一点,大家需要慢慢体会。


后面到第二步谁做的时候,可以让某个营销团队成员同时承担这两项工作,但对两者的内容设定和渠道选择需要加以区隔。


下图是公司营销团队的使命目标,打开到不同的职责和工种(含有部分工作项目)



步骤二:分清营销工作的使命、经验和能力三者关系


根据营销工作的目的和职责范围,我们分析一下所需要的能力(技能和知识),并决定能力获得的方式。



上图最左边是营销的目的和使命。由此再打开一层,中间是所细化的职务或工种,以及完成这些职务工种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右侧一部分是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我们简称为“能力”。请注意,我们常说的工作经验其实不是员工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是他们从事过、担任过什么职务,或者操盘过什么项目,做过什么具体工作。


这些基本工作本文不再逐一详述,未来有机会再给大家分别介绍。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分清使命、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地获得知识技能和人才。否则,我们可能出现抓小放大的错误。我们审视下面的例子:


一个典型的快速成长型公司市场部职责包括:


1. 负责准备公司年报


2. 负责准备CEO对外发言


3. 负责公司产品手册的制作


4. 负责参加大型展会,设置展台,收集现场有意向的潜客联络信息和需求,并交给销售


5. 定期与HR配合,对内部员工就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等进行宣传和教育


让我们逐一分析:


1. 这里准备公司年报是品牌使命中的内部沟通工作,需要有做内部沟通的经验,需要了解公司,具备一定的文章书写能力。


2. 准备CEO对外发言是纯品牌的对外传播内容准备工作,需要了解公司、了解CEO的沟通习惯,有公司内部工作经验,具备文章和PPT的书写能力。


3. 公司产品手册制作是属于产品营销的范畴,需要熟悉产品并掌握相关技术,有一定的营销物料开发能力,如果要请供应商帮忙,还要有供应商管理的技能和经验。


4. 参加大型展会是典型的产品营销中的Event管理,除了办会经验,还要有线索收集和管理经验,还要有一些销售技能、行业知识、客户洞察等等。


5. 与HR做员工品牌传播,属于品牌塑造的内部品牌传播。需要有内容开发技能,掌握传播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还需要熟练使用内部传播工具,了解公司内部广告位置。


我们经常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例如社媒运营)当作职务(社媒运营团队),进而混淆成营销的使命和目的(以社媒运营为目的,不能连接到品牌建设或者产品销售的业务目标)


比如,有些公司设置事件营销(Event)部门,承接公司所有的外部会议,这些会议包括了品牌和产品线索收集:在大型品牌功能的会上收集来宾联络方式,会后追索线索;或者在线索收集类型的会展结束后,没有收集线索并安排进一步的电话和销售追踪。


再例如,公司产品部门设置了社媒运营的职能和岗位,发了很多公司品牌相关的内容,给公司官方社媒信息的发布造成了干扰等等。


CMO通过对业务战略的梳理,要清楚的定义市场部的使命和主要工作职能,进而根据任务来分析所需要的能力。根据业务战略所规定的短期、中长期目标,有步骤地规划能力获得的路线图。这样,我们设计市场部就有了思路。


ChatGPT带来的冲击


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使用ChatGPT会成为必要的技能之一。有了这个技能,能更高效的获得洞察, 提高内容产出的质量数量,甚至可以提升战略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步骤三:根据能力获得方式,设计市场部组织


自建还是采购?


这部分将探讨本文的标题,如何设计小而美的市场部。组建部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用最小的成本源源不断地获得能力,以满足公司业务成长和部门成长。


市场团队获得能力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自建团队,二是外部采购。对于前一种做法,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找到了解公司业务,并且有营销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他们进行不断的培养。


外部采购能力,主要满足对于和公司主业不特别相关的一些外部能力需求,例如文案、艺术创意设计等。ToB公司经常需要举办大型的会议,或者在大型会议中布置展位。这就需要比较专业的会务公司来帮忙。这部分能力也需要外部采购。


是否需要自建创意、美工和会务等专业营销能力?


如果能力在团队内部,这些专业人员需要通过工作不断刷新自己的技能,不断的学习。但有可能他所接触的日常工作需求是比较同质化或者重复性的。这样的工作虽然能使他在日常工作中驾轻就熟,但是长期看来,则可能会对其在专业领域的视野和技能提升产生一些限制。


而这种能力如果放在供应商,他们有机会同时服务多种类型客户,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并开阔视野,不断给我们输入新的想法思路,并分享业界最新的成功实践,甚至还能提供一些业界洞察。因此,在专业领域进行外部采购,可能是比较经济和高效的能力获得方式。


还有一些营销工作,对时间和资源的需求并不是稳定和长期的。比如说有一些会议之后对参会人员进行联络并且收集线索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于外包来说比较经济,外包公司起到一种“资源缓存”的作用,通过服务不同的公司来消弭工作量的峰值和低谷。


有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比如说数据的清洗、基于营销数据的电话外呼等,采购供应商都会比自建效果要好,而且运营风险比较低。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能够获得足够多的资源,人员管理和培训都比较成熟和高效。业务不好的时候暂停采购即可,不会因为人员裁减带来过多的管理成本。


基建成本与运营成本


营销所涉及的成本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建设的成本(Infrastructure Cost)。员工的人力成本、平台建设成本、工具采购成本等等都属于基础建设成本。


另一种成本,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可以随时增减,称为运营成本(Operation Cost)。营销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基建成本的比例,通过运营成本来匹配业务的短期波动。


分析营销团队工作量


我们自己人员的人员需求,首先要看工作量,再看营销活动项目的复杂程度和专业程度。


营销工作量分析的诀窍就是将战略计划与内容的开发,与执行动作分开;把执行动作中always-on类型的工作,与不定期的Campaign动作分开。



上图将营销动作进行分类,按照四类工作分别计算工作量,再进行加总,比较容易估算出总体的工作量。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对营销的要求来设计市场部


要使市场部成为盈利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其扩张速度要稍小于整个公司的扩张速度,运营商必须高效,要“小而美”。


最初的阶段:对于初创ToB公司而言,市场部的工作量可能都不需要一个专职的员工。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管理供应商以及对营销传播的内容的进行把控。这个时候,PR是主要的营销手段,营销战略是和CEO一起做的,营销活动执行工作是整个公司团队一起帮助完成的(搞一个大会或者参加业界展会就是全体员工一起出差),网站什么的基建是请供应商完成的。


这个时候主要负责营销的员工一般都是多面手,会用workshop修图,会剪辑视频,会制作网页,写PPT,熟练操作EXCEL等等。这个时候不需要什么策略和理论,做就好了。所有的工作就是执行、高效地执行。


第二个阶段:公司业务增长了,大家都忙不过来了,市场部开始独立存在。CMO自己继续承担PR的工作,并且和上级和业务部门主管沟通,直接接受任务,把活儿分解给助手或团队们干。


这个时候市场部最常见的分工是把互联网相关的(公司网站、社媒运营,1-2人)和Event相关(自办及参加业界展会、SDR,1-3人不等)的工作分开。


大家看,除了PR工作之外,此时业务的拆分方式不是靠工作目标,而是靠工种和工作。整个团队在执行和执行的管理上变得越来越专业。


第三个阶段:CEO开始将市场战略方面的工作转移给CMO, 营销团队开始有了战略和内容策略方面的职责。同时,CEO们开始问一个问题:“如何证明市场部的花费能帮助业务”。


通常在此时,CMO要考虑按照目标使命来重新设计组织,将“品”和“效”分开;设立品牌部来审视公司品牌架构,制订刷新品牌策略,做品牌传播和公共关系;给另外的负责获客,复购的团队称为“营销部或者Demand Generation部”。


这样能够给不同职责的团队分别给予不同的目标,分别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到这个时候,公司基本上有了成熟的市场团队,并且理顺了和下游供应商的分工方式,也理顺了和销售渠道合作的流程。此时的营销团队在10-20人上下。


第四个阶段:公司各个业务团队开始有了营销的需求,出现了公司市场部和部门市场部的分工,有了总部和区域或者国家的分工。此时的CMO要站在整个公司的视野设计营销组织,管理品牌一致性,设计公司品牌架构, 设计整个营销体系的管理方法。


这个时候,必须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市场运营团队,负责全公司的营销计划、绩效管理、供应商管理、平台建设和工具采购、安排定期的全公司级别的业务进程审视、建立人员培养体系等等。此时的团队规模基本在50个人以上。


每个公司的业态不同,对下游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不同,薪资机构不同,公司加班文化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从营销预算的角度上推算工作量,需要不断摸索和优化。


CMO向谁汇报?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公司创业开始都是从几个人开始的。CMO的职能最开始都是被几个创始人兼职的, 办公室主任一般兼任HR和CMO的工作。有的公司第一个营销团队成员是由行政团队转岗的。随着业务的成长,慢慢需要专门的人来承担CMO的角色,分担创始人的工作量。


我也见到很多非常成熟的公司,CEO其实兼任了CMO,做了CMO大量的营销战略的工作,甚至部分执行工作;而担任CMO岗位的人其实做了营销运营(Marketing Operation)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营销团队成员做的是供应商的执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CEO不能专注公司战略和业务增长,CMO空有其名,整个公司营销团队职能下移,营销的运营效率非常低下,还会影响到供应商在执行环节上高效发挥。



如上图所示,职能下移是营销组织职能设计中最常见的错误行为。


我建议CMO应该尽量直接汇报给CEO,只要他水平和资历能够胜任此项工作。CEO和CMO中间的层级越多,营销团队的重要性越低,营销战略和业务战略就越可能产生脱节,营销团队对业务的支撑力度就越差。同时,CEO需要向CMO充分授权,并尽将与营销相关的工作进行剥离。


与组织设计相关的另一个话题是营销团队的KPI设计。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话题,我准备用另外一篇小文专门解释。


总结:


  1. 首先要分清营销的使命目的、职责工作;
  2. 再去看能力获得方式,控制一定的人员规模,把执行能力尽量多地外包,筛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团队;
  3. 再结合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CEO和管理团队对营销的期待及授权,因地制宜设计并不断调整优化;
  4. 打磨自己的运营机制;形成自己的最佳实践;
  5. 将Chat GPT等系技术能力纳入体系设计,提升洞察、内容生产和执行的效率。





加入我们

专题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点个「在看」,和我们一起聊聊

本文来自ToB行业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