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者企业微信:连接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增长

2022年,国际疫情的高渗透力压力下,国内不期而至的疫情也多点爆发,客观上再度倒逼传统企业加速对数字化场景下的生产力提升的“适应能力”,也为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协同创造了刚需。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2020-2022是改变中国数字经济走向的一个时间节点,并不过分。腾讯公司财报也很恰当的印证了这一观点。2021年Q4,腾讯企业服务收入首次超过网游,而协同企业内外部沟通的企业微信也真正成长为组织管理、工业生产和商业营销的重要工具,通过自身的连接能力促进企业客户的高质量增长。

协同只是表象,深层次是传统企业开始更深切的向数字化要生产力。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值11.64亿,移动社交、移动视频、移动购物的活跃渗透率均在90%以上。

这两个数字其实有两层含义——

第一,单纯的数字化原生经济已经吃完了表层红利;

第二,线下的企业和线上的平台第一次要联合起来挖掘深层次的增量;

当然,从短期来说,这使得不具有数字化竞争力的很多企业因此进入存量博弈、量价齐杀的阶段。

不过,如果以上的挑战主要是外部压力,那更大、更持续的挑战来自于部分企业内部的主系统与子系统、企业和企业之间,目前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数字化底座和数字协同,也导致对于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利用率仍处在一个明显较低的水平上,而这恰好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数字化经济时代,“有性格”的企业适者生存




1月13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出台,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其中,对于产业数字化,《规划》更有非常具体的指向性,并明确划出“时间表”,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产业数字化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各大研究机构也分别有深入的研究。

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由于数字经济占全国GDP的比例逐年上涨,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CBInsights中国团队的报告则指出:虽然许多企业在疫情期间采用了远程办公等多种手段自救。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传统零售、制造业等行业仍面临着供应链断裂、订单滞销等致命问题。

他们着重指出:根据中国企业应对疫情问策略的调研数据,尽管80%的企业在疫情间均利用远程办公工具开展临时工作;但是对于生产运营等核心环节,有高达78%的企业无法利用实时数据进行调整。危机之下,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暴露了“隐性缺陷”。

因此,2021也是中国企业充满了“数字化转型焦虑”的一年。

企业充满焦虑情绪,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乔布斯的名言所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其实也说明了,焦虑也是正向的压强。
 
和主观的焦虑情绪不同的,是企业数字化进展存在系统性的隐形缺陷的事实性焦虑,对于这种焦虑,我们就需要正视,就需要系统的方法去应对。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突破因为数字化转型效率低下而带来的隐忧,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认为,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是工具、是融合创新平台,但再好的工具也离不开“人”。

如果把大量亟待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看作是一个个“人”的话,那么具有以下“性格特征”的企业,无疑是能够更好的拥抱数字化转型并把握由此带来的机会的“进化型企业”。

首先,是善于拥抱变化的“企业性格”。



不久前,网上有一篇刷屏爆文叫《日本人拆了辆五菱宏光MINI EV,惊叹连丰田都模仿不出来》。

五菱宏光MINI EV属于典型的K-Car车型(超mini车型),而日本车企堪称这类车型的“鼻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丰田、本田、日产、三菱、铃木的K-Car车型穿梭于街道的身影。

但为什么日本人惊叹“丰田都模仿不出来呢”?因为日本的研究机构经过分析,发现五菱宏光在对消费群体的迎合度、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控制整体成本的力度上,是日系车企很难达到的。

例如,日系车企在开发新车前,传统的做法是投入大量时间做定量和定性访谈,这种访谈是纯线下的,而且耗日持久。

而五菱宏光是用企业微信群做调研的,他们发现,中国的潜在K-Car车主对车的某些技术指标和传统车型有很大不同,比如很多用户反馈的焦点是“能不能造一个车,满足活动半径10—20公里,能遮风挡雨,价格不要太贵”。

另外,五菱宏光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消费洞察,如女性车主的反馈更积极、对车的颜值要求更高、对车的颜色非常在意等。

在消费者不断的反馈下,五菱宏光MINIEV的雏形逐渐完善,从车型开发到产品设计,社群用户也不断地帮五菱校。甚至,有几次内部都已经设计定稿了,但是用户在群里猛烈的吐槽,他们就把原本冻结的造型推翻了。可以说,这款车是用户和五菱一起共创出来的,它可以看作是c2m(反向定制)的一个标准案例,因此成为刷新记录的销冠也就不意外了。

另一个重要的“性格”是企业天生有团队合作精神,它们原本就擅长组队合作,现在在企业数字化协同设施的完善下,更好的利用了协同为产业扩容升级。

以前,大疆有100多家一级代理和800多家二级代理,很多消息依靠传统手段,上传下达非常缓慢,且过程难以数字化控制。

而使用企业微信后,大疆把所有代理商都放进通讯录里,任何一级代理商都可以直接找到大疆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员反馈信息,这使得2020年大疆代理商做了2000场地推活动,是以往的3倍。

最后一个重要的“性格”是对组织升级和提升效率有执着的追求。例如,超大型国企中石油,通过企业微信让全球80多个国家的百万名员工,犹如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一样,跨国协作沟通无阻。

很多人都认为中小企业由于预算有限,是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其实,超大型国企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期很早,所以内部系统往往是叠屋架床、异常复杂,整合这些已有的数字资产,比新建一套体系更复杂。

所以,现在中石油干脆直接使用企业微信作为统一的办公入口平台,将300多个应用迁入企微,一年“通过成本”就节约了6亿分钟、23亿张纸,方便快捷的沟通和审批流程帮助业务效率提升30%。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其实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对“连接力”的强调,“连接力”成为了以上“进化型企业”的共性,那么我们的数字化赋能企业能否把这些共性提炼出来,经过系统化再以体系性赋能的方式,反哺行业并提升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进程呢?




企业微信升级“连接器”能力




不久前,企业微信正式发布了4.0版本,相对于此前的版本,这一版明显强化了企业内部各系统间、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能力。

其实,对于微信的连接力发展方向,是微信团队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大概两年之前,也就在刚好抢在疫情之前,企业微信打通了跟用户微信的连接,小龙称为是‘人即服务’的服务能力建设”,黄铁鸣对笔者回忆说:“但当时小龙更强调,如果企业微信只是一个定位在内部的沟通工具,意义和场景就很小,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首先做b2b2c打通的原因。“

疫情是一个独特的机会,它倒逼一切协同的线上化,而不仅仅是BC双端的打通,为此,黄铁鸣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更觉得是现在的企业应越来越多的依靠‘连接’这种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效果的最大化”,黄铁鸣说:“当企业对信息能够掌握的更快、管理得更好的话,那企业整体的效率,不管是对外捕捉市场的敏锐度,还是对内产品开发、生产的流程都可以更快、更灵活,五菱宏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度推动4.0版本的变革,原因很简单——用户需要,我们就要做”。

以前,包括笔者在内的行业观察者,都把企业微信和其友商的战略重点看做明显不同的两个方向,但企业微信的一组数据显示,两个方向间的融合趋势明显。

仅就企业微信而言,已经有1000万+服务过的真实企业和组织,企业微信的活跃用户达1.8亿,而企业通过企业微信服务的微信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每1个小时有115万企业员工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上的用户进行1.4亿次的服务互动。

最后这两组数字,尤其是企业微信发力企业端协同业务的信心关键。
 


其中,五年来,各大重点行业排名前50的领先企业,70%以上都选择了企业微信进行数字化转型,说明了企业微信的价值,也证实了企业微信“连接器效应”对于规模以上领先企业的意义。

虽然大型企业用得起更贵的IT设施,但并不表示其效率就高,这也大体现了企业发展中除了天时,还要地利和人和。而所谓的“人和”,与企业微信的发展方向是“人”关系密切。在企业微信发展的头几年里,对内,注重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资源的关系数字化,以“连接力”加速共识效率,提升组织效能。

例如著名企业IKEA(宜家),在企业微信上搭了一个“人事小助手”,用人工+机器的方式,QA库里有答案的人事问题,就由机器人作答,这就解决了绝大多数问题;剩余的问题,员工不满意可找HR,因为系统已经解决了大量问题,HR只配置了3个人回答问题,就能服务好1万多员工。

“只有帮员工搞清楚切身利益,员工才有动力为公司创造业绩,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宜家的一位负责人说。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连接力改变的不仅仅是协同效率,而是颠覆旧有的模式。

一家叫“智衣链”的公司,上游有26家合作的工厂。他们把这26家工厂的相关负责人,都加到企业微信的“上下游联系人”里。然后,把自己的应用“云供应链”,穿透组织壁垒,直接(免费)发给了这26家工厂。

企业微信的连接力惊人到什么程度?他们实现了让上游工厂的女工,在裁剪、车缝、整烫的每一步,都要先扫个码。扫完码后,生产流程“数据”,就立刻在整条产业链中共享了。这样,就不需要去工厂现场,也不需要对方拍照,就能掌握进度。
看似多了一个步骤,但换个角度想,没有添加任何的软硬件投资,仅仅用现成的、每个人都会有的智能手机和每个人都会操作的扫码,就把传统的供应链变成了数字化供应链,而
“上下游”功能上游的工厂连接在一起的办法,把原来7天左右的服装生产周期,缩短到了4-48小时。


这显示了,只要用对方向,“连接力”对于场景的重构也具有极强的正向作用——连接力产生人与服务的交互节点,节点越多,生产力越高。
所以我觉得,敏锐的捕捉市场的变化,然后更好地跟自己的生态或者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和协同,高效协同,这样的企业我觉得是更先进的企业,可能是未来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黄铁鸣说。

而这也成了企业微信进入4.0世代后的发力点。




内生的力量




《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在笔者的理解里,像BATH这样以产业互联网能力赋能产业数字化的企业,都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它们以“数字产业化带动产业数字化”,通过在自身进阶道路上不断的“踩坑”、“排雷”,不断的在自己的生态体中探索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其中,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进行内部的技术能力整合,是企业微信4.0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中,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和腾讯会议,被称为腾讯在企业协同方面的“一门三杰”,但它们却诞生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部门。

笔者了解到,让“一门三杰”尽快形成合力,马化腾、张小龙,都从各自的角度传达了这个融合的想法。


黄铁鸣则补充了大量的细节,他说:“为了做成(融通)这样一个事情,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团队都拉了几十人团队到企业微信的办公室里面。因为,要把产品融合在一起,首先要把人先融合在一起,所以大家一起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共同开发。腾讯会议的同学,其实从去年9月份就过来了,腾讯会议也安排了40、50人团队来成都,和企业微信的客户端开发团队在成都一起攻关,从秋天做到了冬天,克服了疫情和种种生活上的困难,这是我们合作的一些经历“。
 
”但是不管怎么样,能够把产品做出来,以最好的一种体验和最好的技术负载能力能够支持到我们的企业和用户,那就是我们最想要的事情“,黄铁鸣说。

在2021年全年财报中,腾讯也着重强调了这一融合做带来的转变。腾讯认为,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加强版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化与微信的连接,使企业微信具备差异化的CRM功能。

国际市场上核心企业服务SaaS商业化的成功经验,以及本土PaaS支出的重大规模及高速增长,印证了核心企业服务SaaS在中国的商业化潜力。换言之,企业微信以连接能力为企业带来的高质量增长,将会是腾讯接下来的增长重心。



除了打破部门墙进行合作外,企业微信也在自己的生态内部挖掘潜力,其中比较突出的是4.0版本加深了视频号的连接。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

某种程度上,一批借助平台内容、社交等优势,激发消费者潜在购物需求,逐渐形成消费习惯的平台,例如视频直播带货,正在创造新的供需场景。视频直播的特点是“先感受,后消费”,除此之外,包括各种本地生活服务、泛文娱产品等“虚拟货物”,也在从传统的流量触达向内容触达转换,而视频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载体。

刷视频看直播,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休闲日常,企业微信和视频号的打通,为企业增加触达手段和扩充营销矩阵,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和一些视频平台先有内容,后发展服务体系不同,企业微信在打通和视频号之前,就考虑了种种场景,提供了围绕视频内容触达的一系列生产力工具——例如,对于员工来说,不仅在企业微信的个人资料页上可以关联企业视频号,也可以用企业微信转发分享视频号内容给消费者;而对于顾客来说,看到视频如果有了解兴趣,可以在视频号主页选择一键添加品牌的企业微信;如果在看直播有问题想咨询,也不用打断思维跳出直播间,页面底部同样可以轻轻一点,就可以添加专人服务。

“内容电商、内容服务的特点是短链路、快决策,重点在于捕捉消费者感性消费的一面,这种情况下,企业微信提供的转化工具,可以帮助商家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形成‘触达即交易’“,一位行业专家告诉笔者:”除此之外,视频也可以是使用起来比较复杂的产品的‘说明书’,甚至内容本身也可以是商品和服务。“

除了视频号触达,企业微信还证实推出了“微信客服”。

简单说,只要企业选择设置客服功能,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在微信内,如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微信支付页面等;也可以在微信外,如企业APP、官网等地方,都可以找到企业的客服。

传统客服让用户很容易崩溃的一点,是传统的客户交互其实是基于网页的,如果一旦退出或延时,就会自动结束。而在企业微信上,消费者在不管在哪里点击的按钮,页面都会跳转到自己的微信。

其实,企业微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从本质上还是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一重工是老牌工程机械龙头,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在国内客户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建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以经销商为依托的服务体系。

此前,经销商用个人微信对接意向消费者,总部对于经销商的服务过程无法了解、监督;而经销商需要一些标准的推广物料时,也无法获取最新版本,只好自行制作,其中的产品数据准确性、时效性经常会出问题,但总部也无法及时把控。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传统商品通常都会在说明书上印一行“数据如有更新,恕不另行通知”等原因。

为了把线上服务优化和经销商管理这个问题的AB面一起解决,三一重工找到了企业微信团队。

在使用企业微信后,三一重工将全国所有经销群体都加入到企业微信通讯录中来,因而可以使用企业微信的「汇报」、「打卡」等工具对经销商的日常订单跟进进展、员工出勤情况进行考核。

更为重要的是,三一重工通过企业微信的体系性赋能,帮助经销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挖掘机价格高昂,成交周期约在15天左右,当客户到店体验后,三一重工便将要求经销商用企业微信添加客户为好友,展示专业的企业形象,让消费者对服务人员的真实性、专业性更加信任。此外,三一还通过企业微信打造全国通用的营销资料库,保障所有的经销商都能用最崭新、全面且制作精美的产品物料服务消费者,帮助经销商促成交易。

“通过企业微信,三一重工连接了全国超100+城市约20000名经销商人员,通过数字化工具对经销商高效管理,集中赋能,打造了制造业以数字工具实现渠道赋能与终端消费者体验优化的全新范式”,三一重工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表达。

在大量的服务企业的案例中,笔者感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企业微信并不想“包打天下”,而是通过生态建设来赋能企业。

在企业服务的大生态里,企业微信全部的服务商总数已经达到12万,其中表现优秀的服务商,总数已经超过6000家,覆盖了97个行业。

在企业微信上线的第三方应用总数也超过了1900个。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与企业微信一起,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应用。

这意味着,几乎国内所有类型的企业都能在企业微信的生态中找到支持,而且,许多生态是以api接口的形态开放的,这就意味着极强的易用性。

更重要的是,除了打通产业上下游,为开发商、服务商、SaaS提供商构建桥梁,组建生态以外,企业微信本身也针对企业与外部生态的衔接,将内部员工、消费者、供应商连接起来,这一连接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组成了互利共赢的“价值共同体”。

SaaS行业的加速发展是近年的一个重要风口,企业微信某种程度上是“SaaS的SaaS”,也就是SaaS行业的超级连接器。而无论是SaaS行业的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进步、新基建新动能的转换,本质上都是要把已经从2015年开始的“消费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上半场”继续发展下去,从而做到“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使“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其实已经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路径设置,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其中第三点“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和第四点“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营造繁荣有序的创新生态”的落实,都需要更强的产业连接器。

在过去的二十年的互联网发展和十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中国的数字化GDP已经在全部GDP中近半,中国更不缺少大量的点状的数字化创新和大大小小的数字化生态闭环,在未来需要的是更多的向上突破和横向打通,需要的是融合创新和叠加式创新,而这一切首先要把局部数字化变成全局数字化,需要更好的连接器、连接能力和与之配套的技术、商业模式创新,而这正是企业微信、钉钉、飞书以及越来越多的协同生态构建者的历史使命。

前一个十年,微信做好了人与人、个体和个体间的连接器,释放出了巨大的数字化价值;而后一个十年,企业微信生逢其时,做跨越生态的链接者,是一条不平凡也不平坦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自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