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版Salesforce发布,我却要泼一盆冷水
文末添加本人微信,加入中国最大SaaS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包。
上周,我收到Salesforce官媒的推送,说在今年12月,托管在阿里云上面的Salesforce产品将正式上线。“托管在阿里云”——对Salesforce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升级。它意味着,Salesforce中国客户的数据将存储在中国本地——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这将有效解决“数据出境”的合规问题。但是,这一重大升级能带来Salesforce中国区业绩的大幅提升吗?虽然Salesforce和阿里云两个巨头强强联手,要渠道有渠道、要资源有资源。但是,Salesforce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数据合规问题,也不是渠道和资源问题。除了阿里云本身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还有就是Salesforce在去年解散了中国区团队,所以不得不深度“拥抱”合作伙伴。实际上,找本地合作伙伴代销,是Salesforce进入亚太地区的常规策略。以日本市场为例,虽然Salesforce很早就发布了日语版本,但是直到日本一家大型公司主动找到Salesforce,希望能够代销,Salesforce才有了建立日本分公司的动力。最终,Salesforce与日本太阳桥公司达成了合作,建立了Salesforce的日本分公司。但是,对于Salesforce来说,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新进入的市场”了。早在2006年,Salesforce就在香港成立了大中华区办事处,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然而,17年过去,Salesforce反而解散了中国区团队,转而“拥抱”阿里云,这恐怕说明了一点:虽然大量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仍然在使用Salesforce,但是在中国本土企业市场这一块,Salesforce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二是在本地化、价格和服务方面,中国本土SaaS都明显优于Salesforce当然了,本地化缺陷和价格昂贵等问题,并非是Salesforce一家外企的问题。在中国高端ERP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SAP、Oracle ERP,其本地化缺陷——比如不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等——一直都被中国用户诟病。原因之一是在PC时代,欧美企业一直是国内企业学习的标杆,而被众多欧美顶级企业使用的SAP、Oracle,被中国企业家看作“承载了先进思想”的先进管理工具。在先进的管理思想面前,“本地化缺陷”无法阻挡企业家的购买热情。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本土打败了强大的欧美互联网公司,并顺势成为中国企业家新的学习对象。随着外企地位的下滑,国外软件的“先进思想”光环也随之消失了。更重要的是,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软件公司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到今天,很多大企业都开始国产化,甚至还有外企的中国分公司转而使用销售易等国产SaaS。02 为什么阿里云不能提振Salesforce业绩?因为,Salesforce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拓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PMF(产品市场匹配)问题。且不说阿里云本身就缺乏大客户SaaS的成功经验,即便阿里云有这样的能力,它也很难得到Salesforce的充分配合。实际上,从传统软件时代开始,虽然大部分国外软件公司都把中国视为重要市场,也愿意为中国研发必要的本地化功能。这一次Salesforce虽然和阿里云联手推出了一些本地化功能,包括与中国主流社交媒体和消息平台的集成能力。不过, “集成能力”毕竟只是相对外围的功能,对核心功能影响有限,并不算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阿里云只是Salesforce的一家渠道商。对于阿里云来说,代销Salesforce也不过是其常规业务之一,达不到战略级的标准。根据我从多个渠道获取的信息,Salesforce和阿里云的合作推进一直比较缓慢。当所有人都在唱衰中国SaaS的时候,却忽略了SaaS对中国B端软件行业的巨大价值。在传统软件时代,特别是在大企业市场,国外软件对国产软件可以说是碾压式的存在。核心原因在于,不管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软件架构上,国外软件行业都领先我们很多年。但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需要基于互联网重新架构产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国外软件的领先优势。实事求是的讲,经过10年的发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SaaS的竞争力已经超越了国外SaaS。这也是我不看好“阿里云版”Salesforce的核心原因。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分从“模仿”到“创新”的历史。但是在国产化大趋势下,其实SaaS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最后,欢迎添加王老师的个人微信(请勿重复添加),申请加入中国最大SaaS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大礼包。也欢迎了解王老师亲自主理的SaaS星球,单节仅5元,还可以向王老师1V1提问:《大厂B端面试必学,最后50张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