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大厂大裁员,背后隐藏更大危机

文末添加本人微信,加入中国最大B端产品微信群,领取产品资料大礼包。

一位粉丝找我爆料,说他的前东家——国内某SaaS大厂——正在大裁员,而产研部门是重灾区。

很多研发、产品总监都没了。在这之前半年,部分产品线的产品规划基本停了,只做定制化需求。

其实,SaaS公司裁员不是新鲜事。

以有赞为例,截至2023年6月末,有赞雇员1879名,较2021年末的4494名减少2615名。

有赞也因此摆脱亏损,于2023年前三季实现1616万元的净利润。

但该SaaS大厂裁员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危机,那就是现金流短缺。

据说,该大厂一方面投资了不少烧钱的项目,另一方面又面临短期债务的偿付压力。

处理不好,可就不是裁员那么简单了。

比如,知名SaaS厂商哗啦啦就是现金流出了问题,商户提不了现,一纸诉状把哗啦啦告上法庭。

目前,哗啦啦CEO已被限制消费,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过1500万元。

其实,虽然近两年资本大撤退,但是SaaS公司倒闭事件却鲜有发生。

核心原因是SaaS模式有着强大的客户粘性以及稳定的现金流。

只要控制好运营成本,SaaS公司就可以持续运营。

那些陷入停摆状态的SaaS公司,其实都是内部出了问题。

这篇文章,我梳理了SaaS公司死亡的五个内部因素,供大家参考:

1、高层内斗
很多时候,一家公司发展得比较顺利,也离不开竞争对手的“帮忙”。
以帆软为例,在行业早期,帆软并没有今天这么大的领先优势。
但是竞对公司的CEO与高层团队起了内讧,不但吓得投资人退避三舍,更是自乱阵脚,把大好市场让给了帆软。
曾经有一家SaaS公司,累计融资10亿以上,但是创始人因为某些原因退出公司,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职业经理人。
然而,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职业经理人很难与公司同舟共济,因此内部也出现了各种乱相。
去年,该公司总部销售人员已全部停工,公司离倒闭应该也不远了。
人们常说“任人唯贤”,然而现实就是:创业公司很难招聘到德才兼备的顶尖人才。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家SaaS创业公司来说,“背靠背的信任”比单纯的“才能”更加重要。
2、数据造假
少数创业公司的数据造假,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我曾经见过一家创业公司,专门建立了一个团队来做假数据。
他们公司长期有两套报表。两套报表背后的明细业务数据都是完整的,而且逻辑自洽,只是流水金额差了好几倍。
数据造假直接的好处就是便于融资,但是投资人不是傻子,一旦事情败露,吃进肚子里的钱就得吐出来,公司马上就会面临资金断裂的困境。
而且也断了自己融资的后路。
据说,就有知名SaaS公司数据造假,被投资人追回了投资。
而公司也因为资金链断裂陷入了停摆状态。
3、免费策略
2021年10月20日,SaaS公司“今目标”正式宣布停止服务,令人唏嘘不已。
要知道,今目标拥有400万用户,累计融资接近5亿元。
今目标能拥有规模如此庞大的用户,和其免费策略有着重要关系。
然而,败也萧何。
也正是免费策略,最终促使今目标走到了关停的结局。
免费策略最大的问题在于:
第一,它可能误导我们,让我们高估产品的价值。
对于SaaS软件来说,很难跑通“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免费模式。
而一旦开始收费,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原来绝大部分用户都不愿意付费。
免费策略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它主要对小微企业有吸引力。
免费带来的巨大流量,很容易让创业公司满足于粗浅的通用功能,从而丢失“开拓大企业市场”的意识和动力。
这就导致那些靠免费策略起家的SaaS创业公司,即便顺利转化为“收费模式”,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陷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泥潭。
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更早开拓大企业市场的竞争对手。
而且,并非所有靠免费策略起家的SaaS产品都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等待他们的,将是和“今目标”一样的结局。
4、闭门造车
俗话说:新手死于常识。
很多SaaS新手都会低估做标准化产品的难度。
他们以为做产品就像做项目,只要有客户表达付费意愿,就可以把商业模式顺利跑起来。
然而,做项目和做产品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项目客单高,绑上一个大客户就可以生存。
而且相对倚重商务关系,对产品建设的要求不高。
产品客单低,为了实现规模化盈利,必须建设标准化产品,并且覆盖一大类客户。
这就对产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商业验证”阶段,必须小心求证“产品能解决一大类客户的痛点”,确认“客户的付费意愿”,以及我们“在竞争中的相对优势”。
那些新手创业者,往往没有进行谨慎的“商业验证”,就匆忙按照自己的规划把产品开发出来,结局可想而知。
当然,也有部分公司做标准化产品失败了,转而做定制项目。
这样的SaaS公司,名义上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
5、外行指导内行
曾经盛极一时的HRX,就是这种死亡方式的典型代表。
作为平安集团推出的SaaS产品,HRX一开始就资源拉满。
据说仅孵化就投入超20亿,核心团队也金光灿灿,比如从国际咨询公司挖来了Workday专家。
然而,资源投入再多,也抵不过方向错误。
HRX太过于强调先进管理理念,在产品架构、功能细节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就高举高打进攻大企业市场。
由于平安集团强大的背书效应,HRX拿下了不少大客户。
然而,项目交付却成为了一场灾难。
最终,因为严重的亏损问题,以及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平台集团高层叫停了HRX。
前段时间,听说华为也要进军SaaS行业,他们也招聘了很多SaaS行业的顶尖人才。
然而,如果华为不吸取平安集团的教训,那么离下一个HRX也就不远了。
最后,欢迎添加王老师的个人微信(请勿重复添加),申请加入中国最大的B端产品微信群,领取B端产品资料大礼包。
请用个人微信添加

也欢迎了解王老师亲自主理的产品星球,单节不到5元,近期还在筹备AIGC产品经理训练营,星球会员免费参加,点击领取优惠券:《产品星球,近期可能大涨价(包括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