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aaS之路: (2)SaaS行业的加速器和“估值杀手”

自从Salesforce最开始提出"No Software"的口号后,SaaS的发展已经快20多年了。Salesforce最初的发展历史也非常有意思,里面有非常多的有创意的营销活动,下面这本关于“Salesforce”的发家史值得一看。例如,Salesforce团队经常在全世界各地雇佣演员和临时工举着“No Software”的标牌,在公众场合“抗议游行”。这个创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和热议,为企业带来了免费的流量。

书里提到一点“最有效的销售不是由销售团队完成的”,Salesforce的活动里必须要有一场鸡尾酒会,促进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客户的正向反馈成了链式传播的最好营销武器。



从各种指标上来看,中国的SaaS行业发展大概比美国晚了至少十年,2010年Salesforce营收就达到了13亿美元。而在2022年今天的中国,软件公司营收达到13亿美元的也寥寥无几,营收达到13亿人民币的SaaS公司也不多见。


在中国SaaS行业的资本投资周期中,2015年前后应该是第一个高峰期,2020-2021是第二个高峰期。不过从市场和用户的角度,SaaS行业最大的助推器还应该是钉钉、企业微信、Welink和飞书这样的平台级别的超级APP。



在没有这些平台APP出现之前,大型企业对使用公有云和SaaS始终是一种抗拒的态度,安全和数据始终是一个顾虑。并且因为大型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规模足够大,在产品和技术上也不会觉得普通的SaaS产品厉害到哪里去,直到出现了超级APP。

这些平台级别的超级APP来自于互联网在ToC领域的技术和产品锻造,在体验和基础架构上超越了传统的ToB企业级APP。今天,如果一个大型企业想靠自己的团队复制一套这样的APP,可能要单独维持几百人的团队,并且也还得使用大量的云计算能力。这些超级APP,如果私有部署的话,维护成本和迭代成本也会比SaaS的版本要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开始放弃了”非私有部署不可“的执念。

以前为了卖客户一个10万的SaaS软件,可能还得需要花几十万的成本来说服客户的各个层级来接受SaaS的方式。客户的业务部门主动使用SaaS有可能会受到IT部门的挑战;即使是CIO主动推SaaS,也要去克服老板们在数据安全的焦虑感。当一个企业的原先私有部署的应用体系被超级APP撕开一个裂缝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第三方SaaS应用也可以借助这些超级APP,进入平台的应用商店,作为平台上面的小程序使得客户可以快速的体验到新的产品和功能。超级APP对平台上的小程序也有各种安全的准入,在数据使用和安全防护上也有比较好的规范,使得客户使用起来更安心。这些超级APP至少把中国的SaaS发展进程推进了五年。

2020年的疫情也是一个对SaaS产品的催化剂,当然这个是全球范围的。疫情这三年,Zoom的营收从2019年的3.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1亿美元,可以说是软件行业里增长的一个神话了。由于疫情造成的远程办公,为了保生产,即使是一些保守的大型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也放弃了“只用私有部署”的执念,开始积极拥抱云和SaaS。

2021年底由于美国的加息和资本市场估值的回落,SaaS领域也遭遇到了资本寒冬。但是这个寒冬不会是中国SaaS行业发展的阻碍,反而可能会是一个助推器。那些无效竞争的产品可能会快速退出市场或者被同行并购,而那些现金储备充足,现金流表现优秀,产品力强,组织执行力强的企业,会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形成一个更良好的生态。

超级平台型的APP出来了,对整个SaaS行业是有很多好处,但是也很残忍地把行业内可能是最好的一张牌给拿掉了。如果在德州扑克的游戏中,你拿到上面图里牌局,因为方片A可能在对方玩家手里,会影响玩家All In的决心。同样,如果在超级APP时代,投资人和客户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未来你的产品有潜力超越这些超级APP么?万一被超级APP模仿怎么办?如果失去了想象空间,资本就不会给一个非常高的估值,毕竟资本有一部分是为梦想买单的。

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有一个超级APP能够集成其他的SaaS,也可以降低企业部署应用的麻烦。如果多个APP需要去适配市面上各种不同的手机,客户的维护成本将会显著上升。另外,由于国内安卓手机的推送机制并不经过谷歌的GMS,而是各个手机厂商自己在维护,这也造成了在安卓手机上的消息推送机制无法统一,需要每个APP单独设置,体验很难保持一致。由于安卓手机机型众多,单独开发的APP还需要适配各种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分辨率,在一些小众手机上经常会发生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如果大家有自开发过安卓上的语音通话的经历,就会发现一些手机在清理内存后,语音通话无法被唤起消息提醒。对于IOS的平台来讲,不在应用商店里的那些企业级应用,每隔几年都会需要有证书的更新,用户更新APP的途径也非常不方便。

这些“小问题”都会使得客户会更倾向于用一个大厂出品的平台级超级APP作为底座。另外超级APP还作为基础底座和其他SaaS产品的连接器,例如调用用户的基本信息,维护基础的人员信息,将一个应用小程序的数据通传送到另一个应用小程序。

对于初创的SaaS公司,还是应该积极拥抱这些超级APP平台,因为这些平台有非常好的流量,而且在这些平台上做开发可以节省大量的基础架构成本,快速检验自己的产品和场景,等做到了一定的量级再考虑怎么在平台之外生存。

对于甲方来讲, 选择哪一个长期可靠的超级APP平台作为底座也非常关键,建议可以从开放度,组织稳定性和团队规模等各方面来考虑。超级APP的团队如果太大,有可能会去做很多其他SaaS应用公司应该做的事情,影响生态的发展;如果团队太小,有可能无法长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从长远来讲,也许等技术迭代速度变慢的时候,未来会出现完全开源的超级APP平台,类似于PC上的Chrome浏览器一样。这样,无论是初创的SaaS应用,还是客户,都不用担心被一家平台绑定的问题。

对于那些不是平台级APP的SaaS产品,在做到一定的量级后,又应该怎么突围到下一个阶段呢?

首先可以考虑做垂直行业,毕竟平台级APP是通用性的产品,很难在所有行业做到深耕。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生态、规则和上下游链条,业务逻辑也完全不同,SaaS单品可以考虑在垂直行业联合软硬件的生态,做到细分龙头,例如建工行业的广联达,装修行业的酷家乐等。垂直行业做到最后,就是产业互联网,其价值可能会超过工具型的平台APP。

第二种情况是SaaS单品在某些功能上跟这些平台级APP有部分的功能重叠或者竞争,例如视讯会议,文档共享,网盘,甚至对话等基础功能。如果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话,就得在自己聚焦的领域把功能做到极致,把这个方向的团队资源配比做到比超级APP更强大。超级APP的团队虽然经常有上千人的规模,但是细分到某一个功能点上也许只有几个人,并且因为各种功能有耦合,在单点功能的产品迭代上反而可能有一些限制;或者是因为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某个功能点无法保持长期稳定的投入。

SaaS公司也应该合纵连横,自身缺失的功能可以找其他SaaS或者专业软件产品来补充。例如一个好的CRM产品,可能内部会嵌入一个简单的BI报表功能,但是也应该可以跟专业的BI工具对接,为客户提供功能更强大的报表。当甲方采购一个SaaS产品的时候,其实可以多问一句,你们公司用了哪些其他的SaaS产品?有哪些行业内的SaaS产品值得推荐?一个同行观察同行,可能可以给甲方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如果一个SaaS公司完全不用其他的SaaS产品,那在理念上可能还不够开放。

最后,出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的平台级APP大部分市场还是在国内。如果你一开始就将产品定位于全球化,把全球化的场景做成SaaS产品,那么完全可以避开跟平台级APP竞争的局面。海外客户对SaaS的接受程度很高,基于PC端的SaaS产品也能有很多的客户。 

未来的五年,可能会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新五年,过去中国的出口更多的是代加工的方式,品牌并不是自己的。但是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自己的品牌出海,例如新能源汽车。汽车行业是工业的龙头,如果5-10年后,中国品牌的汽车在海外能够占据20%的市场,很多供应链的各种企业都会跟着一起出海。像AfterShip,Airgram,庄生晓梦,Arounddeal这些产品公司在出海都做的非常不错,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下出海的故事。

《做全球化产品,非产品全球化 | 中国SaaS出海沙龙第一期·实录》

总结和展望

当年Salesforce勇敢地提出了“No Software”的Slogan,开创了软件行业的新领域。虽然中国的SaaS之路肯定会跟Salesforce的不一样,不过希望每个产品都能勇敢的提出自己Slogan,找到属于自己的SaaS之路。


本文来自信息化与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