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创始人纪伟国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即当他和北森的投资人拜访美国优秀的 to B 企业时,通过深入交流,最终得出的一个结论:只有大客户才能带来稳定的营收和现金流。北森要专注大客户市场。 如前文所言,这是大部分中国数字服务厂商的共识。这些大客户广泛分布在金融、教育、能源、互联网以及工业农业等垂直行业,或者是政府相关订单。这些大单的执行周期往往时间较长,交付定制化难度较大,但金额往往较大。以云计算厂商为例,通过集成或者被集成,订单金额过亿的不在少数。 对企业而言,即使资金回笼周期慢,但其利润率往往较高,是服务商拥趸的对象。 不过,如今的情况正在变化。即不论是云计算的 IaaS 服务商,抑或是软件服务的 SaaS 厂商,其往往需要足够专业的能力应对产业企业的要求,以金融企业为例,基于信创的建设和特定要求,很少云计算厂商可以具备能力参与其中,而常规的包括数据库、上层 SaaS 产品更是需要做足够深入的适配和私有化部署,由此造成的资金周期往往较长,对企业负担极重。在金融、政务、建筑等行业都是如此。 此外,另一个变化的水温在于,对特定的行业而言,其往往需要企业具备行业云平台属性,也就是产业专有云的服务模式,而中国 to b 市场却始终缺乏优质的产业集成服务商,体现到项目上则是交付不够完整和交付的不可控,最终在彼此拉锯战中导致项目执行出现问题。 换言之,如果说三年前大型企业是一片蓝海,不论是金融、工业,抑或是能源、教育都存在大量的可挖掘金矿,那么如今,伴随着第一批互联网集成商的后退,大企业数字化市场的上层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由此带来的是大企业市场的无序竞争和红海。 或者更为准确来说,相较于正在蓬勃向上的中小企业市场,大型企业市场对大部分数字服务商而言,如今更处于支出大于回报的状态,同时,如果再加上 PMF(优质客户资源,对应是产品供给和用户需求的匹配度)的定位不精准,企业往往会陷入不断承接项目,但却不断亏损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