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伪命题!


数字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个过程,是进行时。甚至不要期待在可预见的未来,有一个所谓完成“转型”的状态。

来源  /   新经销  (ID:New-distribution  

作者 /   任文青Andy 



01

数字化:必须是具体的


最近有朋友加我微信,说有机会一起聊聊数字化转型的话题。我说,数字化可以一起探讨,但是数字化“转型”,我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


当下,数字化非常火,很多人都在说数字化转型,但在我看来,数字化很重要,是趋势,但至少在现在,说转型可能没有必要,它甚至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数字化必须是具体的。


说数字化转型,会让我们想象,存在一个抽象的、整体的企业数字化的问题。


但实际上,数字化,一定是场景化的,一定是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相结合的,不存在一个抽象的数字化问题。


其次,数字化是用工具,切切实实解决企业的问题。


讲转型,它隐含一种整体上方向性转变的意思。可企业就像一艘船,怎么转?往哪转?转错了怎么办?不知道!


但又不得不转,所以上各种数字化系统吧,规划各种数字化项目。结果,领导天天说我们要数字化转型,底下人员天天骂,说什么数字化?增加工作量,耽误工夫还没用。


你的业务没变,战场没换,哪来的什么转型?就算有变,那也是基于技术、行业变化,基于商业逻辑的转型,不是所谓的数字化的转型。


所以我说,数字化可以探讨,但数字化“转型”,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数字化很重要,每个企业都在讲,那到底怎么做?


问题太大,回答不了。但研究很多企业数字化案例之后,我总结了三句话,分享出来:


第一、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

第二、产品化:以体验为中心。

第三、发力点:以增量为驱动。


接下来,一个一个讲。



ps: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为防止失联,请大家把我们设为星标????,否则可能无法再收到我们的推送。

点击下图即可三步完成星标

·

·

·
·

02

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


有一次,我和一位企业数字化负责人聊天,他提到在他们公司推进数字化遇到的种种障碍。


我发现,现在很多公司都有数字化部门,但是推动数字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


独立的数字化部门,他离实际场景有点远。


他的任务是推动数字化“转型”,但是他没有抓手,或者他去推动他认为重要的项目,但实际业务部门并不认同。


所以,障碍重重。


数字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怎样具体?以问题为导向,这是数字化的切入点。


我看到的成功的数字化实践案例,都是问题导向的。


比如立白,基于“立购盈”小程序,实现ToB业务在线化,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链路的透明度。把小程序直播变成渠道运营的工具,提升渠道各节点之间沟通效率的同时,打通F2B2b2C链路。


为什么能做到?因为实际业务中面临问题:


经销商资金周期长,且由于疫情原因,传统的线下订货会无法正常开展,怎么办?经销商渠道是一个不透明的“黑匣子”,每年4亿费用投下去,但是ROI算不出来,怎么解决?


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数字化才能落地、生长。


再比如特仑苏。积累粉丝1600万+,核心会员400万+,购买用户60万+。它面对的问题是:人群分化、媒介碎片化,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与消费者精准沟通?如何识别品牌核心用户、提升粘性,洞察新的消费需求和营销沟通点,反哺品牌建设?


现在有些公司,把负责数字化的同事与业务同事整合成一个团队,其实就是基于这点考虑。


这就是我分享的第一句话:以具体的业务问题为导向,这是数字化的切入点。


03

产品化:以体验为中心


我要分享的第二句话:产品化:以体验为中心。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数字化推进不下去,投资打了水漂,工具最终沦为摆设,为啥?


你感叹部门协调太费劲,组织内推动点事太难。当然,不排除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有时候事情可能没那么复杂。为什么这么说?


数字化是用工具解决问题,工具是给人用的,但很多工具的问题是——真的不好用!!


给人用的东西,一定要用产品思维去打造,它的核心是,注重使用人员的体验。

否则,不会有人买账。


曾经采访过一个企业的CIO,他说之前业务员人员SFA提交的数据质量非常差,一开始大家想的都是业务人员执行力不行。但后来他们意识到其实很多他们要求的东西,都是在总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这个也要,那个也要,但不考虑业务员实际使用。


后来他们逐渐调整,站在业务员实际业务场景去考虑,去优化设定,关注他们的体验,通过SFA收集的数据质量大为改观,并且可以反哺业务。


从机构视角出发,效率是关键词,以人为尺度,体验是关键词。


对内的赋能工具如此,对外的营销工具更是如此。


此前报道过贵州雪花,二维码营销平均扫码率高达76%。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优化产品体验。贵州雪花团队最初发现扫码的流程过于繁琐,影响消费者体验,所以想将流程做到极简。


但这中间颇费周折。


之前的流程包含了既定的步骤,这是全国统一的,贵州雪花发现它影响消费者体验,后便向总部申请简化。但或许是此前没有团队提出过,或许是提出后没有下文便不再坚持,流程一直如此。


但最终反复沟通,解决了问题。


如果不是不厌其烦,想尽一切办法去优化体验,仅仅在这一环节可能就败下阵来,也不会有后面的成功。


像打造产品一样,去关注使用者的体验,非常重要!


04

发力点:以增量为驱动


以问题为导向,说的是数字化的切入点,数字化的抓手;以体验为中心,关注的是人,他在感受层面愿不愿意去使用。


它们非常重要。


但数字化是否长期可持续,仅仅这两点还不够,所以,我还要分享第三句话:


发力点:以增长为驱动。


什么意思?


数字化,一定要带来增量。


我们都知道,东鹏特饮已成为快消行业经典的数字化案例。问题是,功能饮料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东鹏特饮在红牛主导的市场下做到70亿?


它用数字化打通了整个渠道链路,关键点就是bC一体化。


它的bC一体化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基于一物一码和小程序这样的工具,扫码获得红包,或者1元换购,吸引消费者到终端,终端获得奖励,也愿意主动推荐,bC联动持续带来增量。


增量驱动,这是数字化的发力点。为什么这么讲?


你现有的业务,现有的盘子,按照既有的模式操作,自然增长,甚至不增长,你说我来搞一套数字化系统。那就好比你推着车往前走,推不动,业务部门为啥要做?经销商为啥要配合?终端店说我有啥好处?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


你要想办法用增量来驱动,如果你能让经销商和终端店赚更多的钱,他们自然会配合,这辆车自己会往前走,而不用你推。


那怎么增量驱动呢?从链路这个维度来看,是bC一体化。


bC一体化,是品牌商直连终端,触达消费者。通过一物一码和小程序这个基础工具,加上运营,吸引消费者参与,让终端推销,为终端引流,也就是数字化的动销,反过来促进数字化的分销,形成正反馈上升螺旋。


从产品这个维度看,要么是新品结合bC一体化,要么是大单品结合bC一体化,这个是比较容易带来增量的。


发力点,就是这个公式:增量驱动 = 链路(bC一体化) * 产品(新品/大单品)


05

最后的话


数字化概念很大,同样都在说这个词,很多时候,大家讲的根本不是一个事儿。所以,本文总结几点思考,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最后,我为什么不愿意讲数字化“转型”,除了前面讲到的原因,还有一个:


数字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个过程,是进行时。甚至不要期待在可预见的未来,有一个所谓完成“转型”的状态。





加入我们

专题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点个「在看」,和我们一起聊聊

本文来自ToB行业头条